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态型鱼道不仅能沟通鱼类的洄游路线,还能发挥生态廊道功能,维系河流连续,是重要的生态补偿措施。因此,对仿生态型鱼道的研究和建设十分重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鱼道的种类,建设状况以及研究进展,以长江上游某工程为研究背景,分别运用水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4种体型的仿生态型鱼道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流量变化、池室结构变化(中墩形式变化)和坡度变化对鱼道池室水流特性的影响。本文对体型1鱼道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地测量了3组流量下鱼道池室内的流速分布和相邻池室水位落差等参数,同时利用fluent软件对4种体型的鱼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讨论了4种体型下鱼道池室的流态、流速分布和紊动能分布,比较分析了4种体型下无量纲流速分布特征,断面最大流速沿程衰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非常接近,数值模拟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②流速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控制下游水深一定时,流量增大,上游水深逐渐加大;③中墩的布设降低了边墩收缩断面的最大流速值,棱台型中墩的效果比圆台型中墩明显,二者分别降低约30%~36%、18%~33%;④一定幅度坡度的变化(2%之内)对流速分布的影响较小,即鱼道池室水流具有明显的二维特征;⑤对池室自由表面紊动能和单位体积消能率进行无量纲化研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比分析了4种体型的仿生态型鱼道的优缺点,并对我国以后鱼道的研究、建设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