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1919-2013)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集各种盛名于一身的莱辛,在晚年通过自传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出版于1994年的《刻骨铭心》讲述了莱辛在乱世飘零的前三十年的经历,1919年出生在波斯,五岁时移居南罗德西亚,直到1949年回到记忆中的故乡伦敦。1952年,《暴力的儿女》五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玛莎·奎斯特》出版面世,与小说同名的女主人公玛莎是莱辛成功塑造的众多女性角色之一。这部作品的发表正值二战结束,百废待兴,各种因社会不公、性别歧视、政治冲突和文化碰撞等问题引发的骚乱席卷英国。生逢乱世,思想激进的莱辛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莱辛的作品大多以反映时代精神为己任,其主题深邃且涵盖广泛,囊括种族、阶级、自我认知、两性关系、母女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生态环境、人类未来等现实问题。
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和文学创作,回顾莱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阐明本次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为理论框架,介绍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解读两部作品中的后殖民写作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玛莎与传记的主人公莱辛在落后的殖民地挣扎生存,奋力追求个人身体和精神独立的过程。第三章聚焦于小说中的“他者”形象,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社会空间,以及玛莎构想出的理想城市;第四章则深入莱辛本人,解读其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过程,进行互文性分析,对玛莎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刻的认知。第五章为结论,通过文本细读和互文分析,深入揭示了莱辛作品中的双重视角,并通过后殖民理论阐释两部作品的时代意义与启示,对当下的莱辛研究做出反思。
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和文学创作,回顾莱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阐明本次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为理论框架,介绍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解读两部作品中的后殖民写作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玛莎与传记的主人公莱辛在落后的殖民地挣扎生存,奋力追求个人身体和精神独立的过程。第三章聚焦于小说中的“他者”形象,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社会空间,以及玛莎构想出的理想城市;第四章则深入莱辛本人,解读其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过程,进行互文性分析,对玛莎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刻的认知。第五章为结论,通过文本细读和互文分析,深入揭示了莱辛作品中的双重视角,并通过后殖民理论阐释两部作品的时代意义与启示,对当下的莱辛研究做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