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殊菩萨在印度大乘佛教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也是佛教中除佛陀外,少数几位成为广受大众信仰的菩萨之一。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是最早传入我国的一位菩萨,早在东汉末年所译的佛教典籍中,已经有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出现。此后,随着佛教在我国传播的不断深入,文殊菩萨也逐渐为我国民众所接受,并得到了普遍的崇敬与膜拜,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菩萨信仰,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其流风余韵也一直延续到今。关于文殊信仰在我国流传、发展的具体情形,我国学者杜斗城、崔正森、李海波、沙武田、孙晓岗以及日本学者井上以智为、小野胜年、小野玄妙、岩崎日出男等都曾对相关的问题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但是由于这一信仰流传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且在研究时需要结合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虑,所以目前关于文殊信仰的论文虽然较多,但是仍缺乏一本综合、系统的研究报告。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收集佛教典籍、传世文献、石刻资料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我国中古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文殊信仰在我国中古时期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藉此勾勒出我国中古时期文殊信仰形成的大致脉络。本文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结合中国佛教翻译史上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对古译、旧译、新译三个时期文殊菩萨的音译及意译名称出现的背景及内涵进行了探讨,指出文殊菩萨汉译名称繁杂的原因,是与不同时期的译经风格、佛经版本及译者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并非如玄奘所言,在他以前的译名都是“讹误”。此外,文中还以汉译佛典中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对文殊菩萨的本事因缘及产生的渊源进行探讨。其次讨论文殊信仰在中国的初传,包括涉及有关文殊菩萨名号及其信仰的经典在中国的传入,以及早期文殊信仰的状况等。其时间上限是早期文殊名号传入中国的后汉末期,下限是三国时期支谦、康僧会对文殊类经典的翻译,这是文殊信仰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阶段。第三考察文殊信仰在我国的全面输入。其上限是西晋竺法护大量翻译文殊类经典的译出,并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主流的社会文化以及佛教的主要思想来探讨文殊类经典大量译出后,文殊信仰在中国展开的情况,而其下限将大致定为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殊信仰在中国形成,并进入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阶段,在今天的甘肃、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出现了文殊菩萨的造像,而且这一时期的文殊信仰主要集中在上层社会及寺院中,信仰的形态也是以般若系统的文殊信仰为主,同时华严系统的文殊信仰脱信仰随着华严学的流传也开始出现。第四重点讨论华严系统文殊信仰及密教系统文殊信仰在我国的发展、演变。起点是隋朝,终点则是“安史之乱”前。主要包括武则天时期的文殊信仰及密教与文殊信仰的关系。涉及到政教关系、文殊图像、民众信仰、五台山的“圣山”化及文殊道场的形成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