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诗》三百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孔子对《诗》三百的研究与贡献。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诞生于先秦时代,具有纯真质朴的现实主义特色。世传包括《诗》三百在内的“六经”为孔子整理而成,本文即从孔子删诗、孔子诗理念与《孔子诗论》三个方面对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作专题研究。第一部分论述孔子整理《诗》三百。《史记》载孔子删订《诗》三百,汉儒相传不疑,至唐代始遭怀疑,历经明、清、民国至现代相继有学者提出疑问,孔子删诗与否成为孔子诗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历代著名学者都卷入争讼,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列举历代正反两派学者们的代表性观点,辨析其论据,进一步考察孔子删诗的动机、目的、宗旨,讨论了孔子删诗的标准,梳理了《左传》中孔子删诗的痕迹,论证孔子整理《诗》三百功不可没。第二部分论述孔子的诗理念及其诗美欣赏。诗理念指孔子对诗的评价、鉴赏、运用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兴、观、群、怨”等方面。本文尝试从训诂视角探讨孔子诗理念的核心“思无邪”的全新意义,得出了与传统解读有所区别的答案。继而结合竹简材料,对孔子诗学思想的四个支撑点“兴、观、群、怨”的意义进行了阐释。论文考察了孔门诗教的内容,分析讨论了“温柔敦厚”说,并从美学和文艺批评的角度评价孔子的诗美欣赏。第三部分论述竹简《孔子诗论》的特点及价值。论文从《诗论》作者、文献比较和阐释特点三方面进行讨论。关于《诗论》作者,当前学界主要观点为“孔子说”、“子上说”和“卜子说”,据相关资料分析作者为孔子。论文对竹简文献与传世文献进行比较分析,重新审视孔子诗学之“诗与礼”、“诗与用”、“诗与乐”的关系,认为竹简是传世文献的有益补充。竹简中显露出孔子解诗重“情志”的特点,是《诗论》的突出特色,它冲开千年来汉儒政治伦理意识罩在诗教上的重重阴影,促使人们对孔子诗学思想做出全新阐释。总之,孔子对《诗》三百的贡献可谓大矣。首先他整理《诗》三百,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成型付出了心血;其次他深入理论内核,探讨诗的文化理念及美学意义,带动了诗教的蓬勃发展,为诗歌欣赏和文艺批评打下了基础;再次他亲自评点《诗》三百中典型诗篇及具体诗句,表现出重“情志”的阐释特点,创作《诗论》以志后人,为诗学研究留下宝贵资料。孔子应该被称为“中国诗学第一人”。
其他文献
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兴起。玄学又称“玄远之学”。强调超越于自然和社会之上的宇宙本体。作为宇宙的永恒的本体的“道”,即是“无”,“无”是玄学追求的最高哲学境界。王弼、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well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它在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借助语料,我们分析了well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四种语用功能:(1)言语行为面子威胁缓和语;(2)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永贞革新是中唐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其后,唐代文学又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繁荣,这不是偶然的。韩愈、柳宗元、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文化的市场功能和产业性质日渐显露,文化可以也应当成为产业逐渐形成新的共识。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主要是以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为核心,而随
苏轼的诗歌是宋代诗歌创作的最高典范。他的诗歌众体皆备,其中绝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艺术成就杰出。他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大胆创新,为宋代绝句树立了创作的典范,
光谱分析作为现代分析测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能够以很少的样品损耗提供较全面的物质特征信息,因而在冶金矿业、地质地貌、工业机械、石油化工、医药安全、卫生质检等领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文言笔记小说之一,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学界对此书研究的角度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作为此书创作主旨的劝惩却一
论文通过重读曹禺的剧作,在尽量吸收以往曹禺研究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认为学界对曹禺的创作历程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无论是很长时间内将曹禺的创作历程分为“现代”
建国后,从五十至八十年代期间,中国文坛上频繁出现修改现象。修改数量多、修改内容大、修改次数频繁,是这一现象的特征。本文不全面阐释这修改现象,而以柳青的著名长篇小说《创业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和转型期。转型期间的矛盾愈发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增多,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特别是环境群体性事件以29%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