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的《稻草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童话集,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叶圣陶儿童文学观念的矛盾性与融创性着手,以童话集《稻草人》为文本研究重点,探讨分析作品在思想观念、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及其与时代文学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从批评史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文学文化传统、社会环境是如何形塑《稻草人》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进而影响规约中国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发展方向的。叶圣陶在青年早期就已形成了“启蒙式”的儿童文学观,认为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启发和教育儿童,使其走上正轨,成为“新民”。随着西方“儿童本位”观念的传入和周作人等人的倡导以及生活经历、成人小说家身份、周围环境的影响,叶圣陶又不断在儿童和成人之间互相穿梭,逐渐形成其以现代“儿童本位”理念为基础,同时鼓励儿童认识现实的儿童文学观。这种具有两面性和矛盾性的儿童文学观深刻影响了叶圣陶的童话创作,不仅导致《稻草人》呈现出浪漫——浪漫与现实交织——现实三个阶段的风格面貌,同时使文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对“童话”这一文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与变味。这一现象除了与叶圣陶自身儿童文学观有深切的内在联系外,“中国”式社会文化语境隐秘而强大的内在导向与规约力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童话集本身无论在意识观念层面还是文本呈现上非一元的复杂组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交织与碰撞,也就导致了童话集自诞生之日起理论批评界各据一端的论争此起彼伏。这期间,童话集经历了“有味”到“有益”的批评转向——“现实主义经典童话”地位确立——“经典性”被质疑——多元化批评等过程。童话集《稻草人》的批评史,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观念近百年来发展变化的写照,也是近一个世纪中华民族文学文化心理的曲折反映,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童话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