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的临床特征,加深对VP的认识,以提高VP的诊治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眩晕患者,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后确诊为VP或可疑VP的患者16例,对16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辅助检查、初始诊断、确诊为VP前的治疗、确诊VP的方法、VP的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自诉伴恶心、呕吐有10例,听力下降有8例,伴耳鸣11例;自诉症状持续时间:小于5min的有7例,小于1min的有7例,小于10s的有2例;所有患者发作次数均超过10次。(2)初始诊断:9例为梅尼埃病(MD)、1例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2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例为迷路瘘、1例为突发性聋伴眩晕、1例为前庭神经炎(VN),1例入院即确诊为VP。(3)辅助检查:16例患者完善纯音测听(PTA),11例出现听力损失;9例患者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其中3例检测结果提示异常;15例行内听道MRI检查,8例患者发现小脑前下动脉与听神经交叉伴行并产生压迫,2例患者发现小脑后下动脉与听神经交叉接触,1例患者前庭蜗神经周围少许小血管影相交;10例患者发现前庭功能减退;14例患者行耳蜗电图(EcochG)检查,6例提示结果异常;11例患者行甘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8例患者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检查,6例提示异常。初步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15例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眩晕症状无明显缓解,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眩晕疾病,并予以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治疗后眩晕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根据VP的诊断标准,最终9例患者确诊为VP,7例患者为可疑VP。结论:VP的诊断较为困难,主要依靠其临床表现、听力学相关检查、前庭功能以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来诊断,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应注意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伴眩晕、前庭神经炎等其他类型的眩晕疾病相鉴别。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前庭阵发症的诊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