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发展诉求,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载体、依托相应的中介,通过丰富的内容和途径使小学生在产生心理共鸣的过程中认识红色文化并内化红色文化精神,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出高尚品德的、有目的的育人实践活动。宏观层面看,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微观层面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发展诉求,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载体、依托相应的中介,通过丰富的内容和途径使小学生在产生心理共鸣的过程中认识红色文化并内化红色文化精神,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出高尚品德的、有目的的育人实践活动。宏观层面看,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微观层面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为学界所关注,红色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各小学也积极开展育人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本文选择H小学为调研对象,从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环境、内容、实施、评价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究该课程“为谁融入?融入什么?如何融入?融入成效?”等问题。第一,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入历程及功能概述。此部分在文献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该课程培养人才的三个阶段,即注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阶段(1949年-1976年)、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阶段(1977年-2000年)、注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阶段(2000年-至今)。这三个培养阶段反映了红色文化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融入目标及融入经验,反映了红色文化教育从有并趋向专业的历史流变。然后基于新课程赋予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类、价值来概述其理论基础。第二,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调查。此部分根据H小学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依据该课程目标定位、环境创设、内容选择、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五个层面,进一步了解H小学红色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实施情况,从而呈现该课程融入的现状: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为教育目标、以打造红色文化校园为物质载体、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为教育内容、以自读教学与实践引导为实施方式、以真实活动情境中过程性评价为评价方式。第三,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及不足。通过调研发现H小学红色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极具特色:常规化目标定位有效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红色主题环境创设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本地红色资源开发助力学生理解红色精神、网络媒介传承新平台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德育评价方案有效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成效。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发现该课程在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弘扬革命精神的时代性需持续加强、班级红色班风学风建设需有序深化、红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需有效拓展、教师实践活动引导能力需持续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需有效深化。第四,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和优化路径是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是融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调研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完善激励制度,形成红色文化领导管理体系;加强物质投入,以红色经典作品感召小学生;深化环境建设,优化同辈群体之间交往环境;培养教师队伍,构筑红色文化教育人才梯队;打造新型平台,提升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力度。对H小学红色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路径思考:加强目标定位与学生实际联系、打造班级红色学风与红色班风、适当增加平凡人物的事迹内容、激发教师成为红色文化引导者、落实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
其他文献
<正>《孫子兵法·九地》:“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羣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而發其機”後《十一家注孫子》有“焚舟破釜”四字,銀雀山漢簡本、魏武帝注本、《武經七書》本等皆無。而,先秦文獻多有“如”、“像似”義,且與“如”、“若”存在大量異文。例如,《毛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帶而厲。”鄭玄箋:“而,亦如也。”
在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象征语言”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或隐晦、或直白、或含蓄地表达着艺术家赋予画面之中的深刻寓意,但这一深刻寓意却往往并不能为大多数人所领会。那么,在欣赏,或者说阅读这样的作品时,该如何发现这些通过象征符号传达出的信息?如何解开这些象征背后所隐藏的奥秘?借助雅各布森提出的三大翻译类别(语内、语际和符际翻译),译者在翻译绘画作品时,更需要清楚符际翻译的适用性,合理运用符际翻译的
红色资源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红色资源中汲取营养,铸魂育人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如何在中学思政课堂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的研究则少有论及。本研究成果基于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高中部编版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切入点,就目前红色资源在教材中的运用现状展开调查和研究。首先,通过查找并梳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红色资源的有关
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在艺术领域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审美旨趣的体现,作品《思绪·万千》是对传统中国画写意精神理解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西方绘画语作为表现手段,以明快简介的构成方式和主体对物象的独到理解,对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并做尝试性的突破,这种基于实验性的笔墨体现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又有个人自身独到的感悟与认知。形式自身存在于不同的绘画之中,对于形式的体验除了中国画本身之外,如何把握与融合西方
唐代四鎮地區的“城”可劃分爲羈縻府州行政系統之城和軍鎮體制下的軍城、守捉城、鎮城等。置軍於城、置守捉及鎮於城,是軍鎮體制“在地化”、四鎮羈縻府州體制與軍鎮體制相結合的重要基礎。敦煌本《天寶十道録》所載“安西”條下四鎮羈縻都督府的信息,爲我們理解四鎮地區管理體制的變遷提供了重要線索。“無本”,指無公廨本錢,不置本錢當是羈縻府州的一般特徵,羈縻府州所補漢官之俸料給以當土之物;《天寶十道録》所見四鎮羈縻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门类,在几千年的时光中,时代的更迭,人们心境的转换,经由艺术家之手不断变换着对自然表达的内容与形式,推进着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而魅力不减分毫。而在当代,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用各种手段更新着山水画观念和表现方式,创作出更具当代性的艺术作品。本篇论文的写作,正是基于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思考,旨在表现笔者心中的山水世界。本篇论文总共分四章进行阐述。第一章
本项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安徽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创编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的实践教学组合及舞蹈作品,建设安徽花鼓灯舞蹈课程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建设和研发具有针对性的花鼓灯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和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复合型花鼓灯舞蹈艺
中國早期經典的形成條件是作爲公衆集會的儀式和作爲典範知識之載體的教育。分佈在黄河、長江兩大流域,結構要素相近的彩陶圖案,提示了某種範本的存在,也提示了經典的起源。現有資料表明,《易》、《書》、《詩》都經歷了由儀式文本(巫師文本)到意義文本(政事文本)再到德教文本(經典)的過渡,由“贊治”、“造士”兩大需要推動而逐步形成。這一過程也表現爲對檔案文書、普通典籍加以選擇的過程,貫穿於其中的選擇標準正是對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个区域,其教育发展不仅关系到乡村教育振兴,而且关系到全国教育发展大局。英语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总体水平。研究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分析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其原因,探讨解决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的特殊措施,对于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质量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指导下,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随着“娜旋风”掀起网球热潮,2020年国家中考改革将网球纳入中考体育改革新增项目,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其中。近年来,南宁市涌现出多家青少年网球俱乐部,作为推广网球运动、助力青少年网球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少年网球俱乐部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强调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数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