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的调查和实验中,摸索外语学习焦虑问题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一直在人们对情感的认识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情感长久以来被置于次于理性的地位,直到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领域的新发展逐渐把情感置于一个显著地位。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于是提出了情感与认知一样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语言教学理论家们从70年代起,开始充分认识并重视一个事实: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克拉申把情感研究的论述揉进自己的五大假说理论,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意义深远。根据他的情感过滤理论,情感障碍越强,输入大脑语言机制的东西就越少。 受传统语法翻译法影响较深的中国外语教学,对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得较晚,80年代才起步,到90年代对该领域的研究日益热烈与完善,进入新世纪后,更是将之纳入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足可见其重要性,在交际英语成为教学大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新理论、新观点的学习,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所涉及的情感因素主要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态度、动机、个性、自尊与自信和焦虑等。也谈到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课堂情感交流。在清晰地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就如何发挥这些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某些积极的建议。 从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中我们不难发现:焦虑问题与情感障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被认为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甚至是绝望等不良感觉有关——因此它成为本文的焦点问题,笔者从其概念、表现形式、分类、作用及其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其中关于焦虑在外语课八 硕士学位论文 V蠕拓y *八引”F厂’S刀压狠堂上常见的表现形式的归纳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焦虑问题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虽然有些人对焦虑的促进作用仍抱怀疑的态度,但笔者认为太多或太少的焦虑都会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进行。保持中等强度的焦虑将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来自学生的焦虑问题调查结果支持了以上的观点,同时也找出了导致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最主要原因—一害怕否定评价和缺乏模糊容忍度。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降低外语学习焦虑的几点设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不纠错、少纠错,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模糊容忍度;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用实验对这些设想进行了验证。 焦虑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在口语等交际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上焦虑更容易发挥它的消极作用。在合作学习的实验中,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大大降低,这是因为作为小组的一员,他们受关注和受评价的范围扩散,犯错误的机率减少,成功的可能性加大。可见合作学习不失为有效解决外语学习中焦虑问题的一个途径。对于纠错效果的实验说明:让学生通过自省的方式发现并纠正错误,比教师的直接纠正。效果要好的多。 焦虑等情感因素贯穿外语学习的始终,因此我们每一位外语教师都应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相关理论,努力消除教学中的情感障碍,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错综复杂的外语教学情感因素领域里,仍存在着许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疑难问题:如何达到中等强度的焦虑以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模糊容忍度的尺度如何把握?合作学习中过分依赖母语的情况怎样解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