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湟水流域位于青海省东部,包括西宁市、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安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十个市县。明以前湟水流域的主体民族是少数民族,汉族大多数是明代以后迁入的。湟水河流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除汉族外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多民族长期杂居,藏语及阿尔泰语系语言对汉语方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特点有:古全浊声母多读不送气音;古端透定见溪群晓匣声母一部分字今读[ts][tsh][s];古端精见组字在齐齿呼韵母前大部分地区端组分立,精见合流,但是在[i]韵母和[i]介音前读音不同,部分地区[i]韵母前端精见合流,读舌尖音,[i]介音前端组分立,精见合流,个别地区端精见完全合流;知庄章组字部分地区知庄章三组合流,一般读[ts]组音,部分地区知二组声母和庄组声母合流,一般读[ts]组音,知三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流读[ts];泥来母基本不混;日母逢开口呼读[z],逢合口呼读[(?)]或读[z];遇摄一等精组字的韵母多读[y]/[y(?)]/[(?)],帮、端、泥组和见系字韵母一般读[(?)];止开三端组、泥组、精组、见系字韵母读[(?)];知庄章组字韵母读[(?)];阳声韵多读鼻化韵韵母,深臻曾梗通摄字部分地方有后鼻韵尾,部分地方读鼻化韵;宕江摄舒声字部分地方合口呼读开口呼;部分地区德陌(麦)三韵字有介音;儿缀音变有儿化和儿尾两种形式,儿尾分布较广泛,儿尾有拼合型和融合型,儿尾多分布于和少数民族语言区的结合部;部分地方有三个声调,三个声调平声不分阴阳;部分地方四个声调,四个声调的地方阳平和去声合并厉害,但是调类还存在。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湟水流域汉语方言声母、韵母、声调的历时演变。重要的语音演变有:古全浊声母的演变;中古端、精、见组字在齐齿呼韵母前的读音演变;知庄章组及日母的演变;泥母、疑母、影喻微母的演变;阴声韵的演变;深臻曾梗通摄的演变;中古德陌麦三韵的演变;声调的简化及其原因;儿缀音变的类型和成因。主要的观点有:湟水流域元音高化现象很突出,多数地区[i][u][y]舌尖化为[(?)][(?)][(?)],元音的舌尖化和摩擦化是一种拉链式音变,辅音声母发音时阻塞、摩擦很重,送气音的送气成分很强是导致高化的原因;深臻曾梗通摄多读鼻化韵,少数地区读后鼻韵尾,由于深臻和曾梗通摄合流,所以,鼻尾韵的演化ang快,en慢,与陕西关中不同;部分地区德陌(麦)三韵字带i介音与山西、陕西移民带来的晋语有关;根据知庄章声母的今读,民和、乐都、循化方言可以考虑归入兰银官话。本文选择湟水流域19个方言点进行了全面、深入、详细地考察,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展示该地区方言的语音面貌,并且对一些重要的语言现象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关于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来源,多认为来源于江淮官话,本文通过与江淮官话及周边方言的比较,对“江淮官话说”提出质疑,并认为本流域方言主要来源为中原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