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人把湖北誉为“戏剧大省”,的确,它孕育了楚剧、汉剧、南剧、阳新采茶戏等20多个具有浓厚湖北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而楚剧正是湖北戏曲艺术中最重要的戏曲文化之一。它发源于黄陂、孝感一带,在湖北武汉繁荣发展,至今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也代表着优秀的楚地文化。楚剧更是在推动全国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对于楚人来说,楚剧声腔无疑是楚剧表演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原汁原味的哦呵腔孕育了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声腔系统,它简单、易懂、通俗、即兴,受到来自农村的广大劳动者的欢迎,它的形成是楚剧声腔系统的良好开端,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迓腔个性鲜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取材多种多样,甚至被誉为楚剧声腔中的“看家腔”。长歌当哭,悲迓腔无疑是楚剧声腔中最为动人之一,它婉转、激越、千回百转、如泣如诉,仿佛用哭一般的声音表达剧中的喜怒哀乐。本文以楚剧为基础,从时间流逝、社会变迁以及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出发,研究楚剧声腔的特点与发展。主要可以分为:楚剧中最为重要的几种声腔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建国前在乡野、草台、农村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下楚剧声腔的特点与发展;建国后在时空的流逝、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民审美情趣变化下声腔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发展;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四个部分,从时空的流变来对楚剧声腔的发展以及它们所释放的艺术美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楚剧声腔从黄孝方言土语发展以来,不同时期所展现的不同的声腔及其艺术特征,其中包括:哦呵腔、仙腔和迓腔三阶段。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受到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不高,以及乡土气息浓厚的群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楚剧声腔音韵雏形。其中包括:原汁原味的哦呵腔发展、极具个性的迓腔发展和悠然婉转、如泣如诉的悲迓腔发展。第三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及人民群众审美情趣变化下的楚剧声腔的成型发展。这一部分阐述了建国后声腔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后受到新思潮影响下的声腔发展以及新世纪、新时代下的声腔发展。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扩展部分,主要阐述了楚剧发展在新世纪中所面临的困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楚剧进高校校园的现状、意义和建设举措。最后一个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归纳了文章的不足,并为之后有关楚剧及其声腔的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