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当今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考察以及从课堂教学变革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出发,从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提出了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背景。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逻辑起点定在了能力上,并从“属”和“种差”的角度重新理解了能力的内涵。依据对能力的重新理解界定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定义,并探讨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特征、形成环节以及类型。依据这些基础和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划分为了四个维度: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的和情境实践能力。从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结构的划分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手段获得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一,从整体上来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有所欠缺的,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其表现是不相同的;第二,在一些维度上,不同类型教师组群体之间的教学实践能力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不同的教师之间表现也不尽相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共有三大因素导致了上述现状的产生,这三大因素也是阻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主因,且这些因素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阻碍作用是不相同的:第一,从总体上来看,教师教育因素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阻碍程度最大、学校因素次之、教师自身因素最小;第二,不同教龄的教师组群体之间在不同的因素上也呈现出了差异。针对现状调查和对阻碍因素的分析,在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策略上,主要从教师自我提升的策略、学校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和改变现有的教师教育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教师自我提升策略主要包括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机、改变教师的能力观、进行自我学习、积极地进行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积极地与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等六个策略;学校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主要包括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创建教师专业共同体、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和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培训;改变现有的教师教育主要包括改变教师教育课程、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建立教学实习的评价体系和动态的教师资格证书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