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醛下游产品—糠偶姻酯、醚类衍生物的合成与制备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农业大国,具有丰富农副产品资源。况且,我校地处农业大省—吉林,它具有广泛的农业资源,即糠醛的生产原料,我们从发展吉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由农副产品所产生的废料如玉米秸等生产出来的糠醛进行了下游产品的开发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糠醛厂,生产能力已达15万t/y,生产的糠醛约有80%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地,针对这种情况,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为了让我国生产的糠醛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有必要对糠醛的下游产品进行开发,以满足国内外生产的需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来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达到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目的。对糠醛的下游产品进行开发,无论是对于呋喃环类产品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以后的工业化生产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带有呋喃环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药,香料,防腐材料,涂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化工原料中都具有很好的用途,另外据报道,糠偶姻醚类化合物在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都预示着糠偶姻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第二、三章节中:我们在传统方法下,在NaOH(s)/THF体系中高产率的合成了五种糠偶姻的单酯类化合物,为开发其氧氮杂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在微波辐射下以三乙胺为催化剂高产率地合成了糠偶姻的五种双酯类化合物。经吉林大学查新检索咨询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科技查新报告》(报告编号:20060431Z0401211,20060431Z0401212,查新完成日期:2006年10月30号)证实,所合成的糠偶姻酯类化合物中,有六种属国内外文献未公开报道的新型化合物。2.第四章节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微波辐射下糠偶姻在KOH(s)/相转移催化剂体系中与卤代烷的反应。在微波辐射下,我们高产率的合成了六种糠偶姻双醚类衍生物,并初步摸索了在微波辐射下合成糠偶姻二噁烯类衍生物的实验条件。根据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推断了此类反应在微波辐射下的反应机理,得出微波辐射不仅能加速醚类合成反应的反应速率,还能在碱性环境中促进糠偶姻向其烯醇式结构的转化。3.第五章节中:我们研究了超声波辐射下,糠偶姻与卤代烷在碱液(氢氧化钠溶液)/相转移催化剂(TBAB)体系中的反应。在超声波辅助实验中,我们通过两种不同的加料方式,得到了糠偶姻两大系列的衍生物(糠偶姻双醚类衍生物和糠偶姻烷基醚类衍生物)。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我们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推断,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其性能,这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定量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QSPR/QSAR)仍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一直以来都深深吸引着化学家们的兴趣。
针对目前井下带式输送机大多配置变频控制器,但许多变频器在运输过程中被设置在固定频率下运行,特别是较长距离、较大功率的带式输送机可能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缺乏对整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先锋派艺术指西方二十世纪一种艺术现象,各具体艺术流派之间没有统一的艺术纲领,但通过对二十世纪机械复制时代到来所触发的艺术反应而包含的特殊美学关怀而联系在一起。我们通过了解其具体发生背景与艺术实践,发现在面对二十世纪技术化与商业化不断发展与渗透的挑战中,艺术对现实的模仿与再现的功能受到了机械复制的威胁,照相技术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达到了对现实世界再现的高度精确,使得艺术不得不就此思变,先锋派艺术于是作
鉴于节能环保存建筑幕墙上的广泛应用,论述了建筑幕墙节能的重要性,分析了如何合理选择幕墙材料以及采取幕墙的节能措施实施。
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是在研究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比较理性有针对性的方法,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潜力,从而改变其不良行为
近年来高校利用银行贷款实现事业超常规发展的同时,存在不容忽视的财务风险问题.高校规模扩大的速度超过了办学条件建设的速度,致使高校贷款规模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部分高校
目的评价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重建技术检查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接受手术治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6例),B组为体针组(36例),观察两种针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