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N1和CKX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豇豆每荚粒数差异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但我国大豆单产不到美国的60%,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进口国。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关键是提高其单产,每荚粒数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但在传统育种过程中大豆的每荚粒数并没有显著提升,仅为1~4粒,远低于豇豆。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剖析大豆与豇豆每荚粒数差异的原因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种子由胚珠受精产生,业已表明,拟南芥胚珠形成受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的调控,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条激素通路通过PIN1蛋白紧密联系。PIN1作为生长素的外排载体,控制着生长素的运输,在胚珠原基顶端生长素极大值区域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对胚珠形成的正向调节是通过激活PIN1的表达来完成的,但细胞分裂素受到CKX蛋白家族的降解。为剖析大豆和豇豆每荚粒数差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鉴定大豆和豇豆PIN1和CKX基因家族基础上,实施这两个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新思路。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拟南芥基因PIN1的同源比对鉴定的5个大豆Gm PIN1基因和3个豇豆Vu PIN1基因中,通过进化分析、Motif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确定大豆Gm PIN1a、Gm PIN1b和豇豆Vu PIN1b是胚珠原基形成生长素极大值区域起主要作用的PIN1基因;通过比较这三个基因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发现,大豆Gm PIN1a和Gm PIN1b的相对表达水平远低于豇豆的Vu PIN1b。在STRING数据库中寻找与PIN1蛋白具有实验验证的拟南芥互作蛋白,并比较这些互作蛋白的大豆和豇豆同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大豆Gm PIN1蛋白的PID激酶和D6PK激酶基因的低表达以及其磷酸酶的调控亚基RCN1基因的高表达使Gm PIN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低于豇豆;促使边缘细胞Gm PIN1蛋白降解的UNH基因以及影响其质膜定位的MPK6基因的高表达使大豆Gm PIN1蛋白的质膜定位水平低于豇豆。由此推论,大豆和豇豆PIN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PIN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质膜定位水平的显著差异,影响了大豆和豇豆胚珠原基顶端生长素极大值区域的形成速率,进而影响了雌蕊胚珠数量和每荚粒数。2、在拟南芥基因CKX的同源比对和共线性分析鉴定的17个大豆CKX基因和10个豇豆CKX基因中,通过进化分析、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基因结构分析、Motif分析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获得了这些基因的特性。通过比较这27个基因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发现,大豆基因CKX5的结构域残缺且没有表达,大豆基因CKX3、CKX6和CKX7的相对表达量远高于豇豆。通过比较拟南芥CKX蛋白活性的正向调控基因ROCK1的大豆和豇豆同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预测调控大豆和豇豆CKX基因家族的mi RNA发现,大豆基因ROCK1的高表达使CKX蛋白活性比豇豆高,更少的mi RNA使大豆CKX基因家族的表达量更高,导致更多的大豆细胞分裂素降解,进而使大豆PIN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最终导致大豆每荚粒数的减少。通过大豆Gm CKX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发现,大豆Gm CKX基因家族的扩张主要来自大豆的8~13 MYA和59 MYA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Gm CKX3基因串联重复事件发生在59 MYA以前;Gm CKX1基因的单独片段复制发生在59 MYA以前,并演变为Gm CKX6基因。将与拟南芥CKX3同源的大豆基因命名为Gm CKX3a类基因,这类基因串联重复产生的新基因命名为Gm CKX3b类基因。通过与豇豆、菜豆、鹰嘴豆和蒺藜苜蓿的同源比对发现:CKX3的串联重复事件是豆科作物共同经历的事件;拟南芥CKX3的蒺藜苜蓿同源基因Medtr4g126150的串联重复基因Medtr4g126160为CKX3b类基因,它影响蒺藜苜蓿根的发育。结合大豆、豇豆和菜豆CKX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前人研究结果发现,CKX3a类基因在花中高表达,是影响胚珠数量的关键基因;CKX3b类基因在花中不表达,部分基因在大豆和蒺藜苜蓿根中高表达,可能影响根的发育,例如Medtr4g126160,部分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几乎都不表达,如豇豆和菜豆。CKX6类和CKX7类基因在花中高表达,可能与CKX3a基因有同样的功能。根据拟南芥和油菜的ckx3和ckx5多重突变体能提高每雌蕊胚珠数、角果数和产量,以及大豆CKX5结构域缺失与不表达和CKX3b功能分化,本研究推测可以通过大豆ckx3a突变体或ckx3a、ckx6和ckx7多突变体来增加每荚粒数以提高大豆单产。
其他文献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一直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基础而重要的研究课题。一个特定细胞的分化通常需要跳出细胞周期,“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是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的精妙概括和前瞻预测。多年来,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等基本生命过程的细节及其涉及的大量基因不断被发现和分析,但对这些过程之间的的关系和协调机制却一直没有取得特别重要的突破。多细胞丝状的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CC7120在环境中缺乏化
长江中下游种植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优势区,该区域小麦的单产和氮素利用效率一直较低,因此揭示该区域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生理,以提高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对实现小麦高产、肥料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具有长江中下游典型气候特征和种植制度的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一是对本区主要种植的9个弱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二是选用两个代表性的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N13
低温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冷敏感植物番茄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嫁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艺手段,因为能提高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前人对嫁接提高番茄耐冷性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层面,相关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本文用耐冷性强的多毛番茄LA1777和冷敏感的栽培番茄LA4024构建了2个嫁接组合LA4024/LA4024(自嫁苗)和LA4
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用于材料、医学、日用品和农业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纳米粒子会通过废水和废气等方式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从而影响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研究纳米粒子对植物的生物效应是评价其对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大豆为模式植物,系统研究了四种钼相关纳米粒子[钼纳米粒子,Molybdenum nanoparticles(Mo NPs);二氧化钼纳米粒子,Molybdenu
第一部分TIM-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检测TIM-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8例骨肉瘤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M-3表达水平,并应用统计学模型处理数据,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IM-3在骨肉瘤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呈现低表达。TIM-3的阳性表达水平与骨肉
柑橘属于多年生双子叶植物,通过次生生长不断增粗和增高。前人研究中发现,植物次生生长受激素、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本文周期性观察了枳、沃柑、桃实生苗的增粗生长规律、比较了3年生红心柚和南丰蜜橘幼树的直立枝和斜生枝增粗差异,以及复硝酚钠和独脚金内酯对3年生温州蜜柑、椪柑幼树和枳实生苗枝梢增粗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粗度差异显著的材料的解剖学结构和基因表达量。取得如下结果:1、枳、沃柑实生苗及柑橘直
妊娠早期胚胎丢失是困扰我国牛、羊养殖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反刍动物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对于妊娠建立至关重要。尽管已经发现多种分子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但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BCL2L15调控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功能作用和信号转导过程,为治疗反刍动物早期妊娠胚胎丢失和提高家畜生殖率提供理论基础。(1)本研究通过孕酮(P4)、雌二醇(E2)和干扰素tau(IFNT)联
乳腺炎是奶牛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难诊断且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研究显示诱发奶牛乳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介导Toll样受体、MAPK、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的调节,分泌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m6A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 methyla
为了应对粮食短缺、农药和化肥等引起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以苏云金芽孢杆菌Cry毒素作为杀虫剂的转基因植物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Cry1C作为一种新兴的Cry蛋白,受到极大的关注。常规的Cry毒素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操作负载、高成本、检测耗时长的不足。此外,由于Cry1C转基因的不断增长以及Cry毒素潜在的健康和环境
二球悬铃木作为优质行道树,广植于世界各地。但每年四五月份其落果飞毛问题总会为人诟病,此问题至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球悬铃木的“飞毛”归根结底是表皮毛,包括不分支的腺毛和分支的非腺毛。植物的表皮毛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中研究较多,发育过程和调控机理已有明确报道,而二球悬铃木目前尚无高效的转化体系,与二球悬铃木表皮毛相关的报道为数不多。为解析二球悬铃木表皮毛发育机理,本研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