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身体观:离形、合气、游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isha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庄子哲学最关注的话题,而身体是与之最为切近的内容。庄子的身体观立足于人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对生命构成和历程之复杂性的认知。与身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同,庄子的身体观包括形、气、心三个维度,并且三者是贯通于一体的。身体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表征,还是介入世界的实践主体。生命的价值主张、境界追求以及生活世界本身都在身体的意义上开显出来,身体具有鲜活的动态生命之义。这一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身体转向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从形、气、心三个维度入手,以《庄子》文本(尤其是内篇)为主要依据,力图发掘庄子身体观的结构性和过程性架构。具体来说,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庄子对于“身体”一词的认识。结合《庄子》文本,将与身体相关的一些概念,如“身”“生”“形”“气”“心”做一整体的疏解。由此得出,身即生,身体与生命直接同一,身体可以呈现整个生命的动态历程。身体兼摄形、心,又因为气的参与,外在之形与内在之心得以沟通相合。身体指的是兼具物质义和精神义的动态生命,而不仅仅是感官可见的肉体。第二章,阐释庄子对身体的基础部分——形的认知和态度。形躯本身是有限而短暂的,同时受到时与命的限制,有形之肉身可能会受伤、夭折,这就构成了人之生存的困境。因此,肉身的有限性和由之诱发的欲望、迷知都亟待消解。一方面,庄子以形化来消解形躯所面临的生死大限;另一方面,在形与德的对照中突出德的重要性,从而弱化了形。第三章,阐释气在身体中的作用、地位及其相关主张。气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殷人的风和土崇拜,气的概念在产生之初就与生命现象有关。在庄子之前,气已经被用来解释诸多自然现象和人事,庄子将气与人的关系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气化而成形,气是构成人之形的质料,人的生死都是气运动的结果。同时,气内在于人,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以,对于人而言,不但要通过呼吸吐纳的行气之术调和体内的阴阳二气,让有形之身健康长寿,还要通过听气的方式,让心灵保持虚空,得到养护,从而让生命向着道回归。第四章,阐释心在身体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关主张。庄子反对包含智识、情感、欲望的“成心”,肯定不化不迁、虚静空明的本然之心。本然之心可以自由无碍地畅游于道的世界,与道同一,这就是“游心”,是身体摆脱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和牵系、向无限之道皈依的活动,也是庄子身体观的终极旨归,即表现为个体心灵的逍遥自适。从形、气、心三个角度来探讨庄子的身体观,可以发现,庄子所说的“身体”是形、心、气一体贯通于道的有机生命体,三者并非截然分离,而是相互交涉、相互关联。同时,庄子的身体观呈现为一个生命的动态提升过程,此过程就是从“离形”(消解肉身的束缚)到“合气”(遵循气的机制)再到“游心”(追求心灵的自由)的过程。庄子的身体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但深刻影响了后世道教的理论发展,而且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现代性危机,实现生命的安顿。
其他文献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重要的正当化事由,也是当代各国刑事法为保护公民权利所做的立法保留。近年来系列热点案件的妥当裁判和配套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我国正当防卫的认定方法及判断理念已完成转变,部分案件在社会舆论裹挟下取得的个别公正实则难以掩盖当下我国正当防卫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存在的偏差。因此,应选择怎样的认定方法才能让正当防卫制度在一个趋于合理的边界范围内活跃成为刑法教义学研究无可回避的重要
“防卫过度”指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实施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行为。基于阶层论区分不法与有责的原理,“防卫过度”仅为不法层面的客观评价,其是否有责,有待进一步考察防卫人的可谴责性。“防卫过度”并不必然有责,理论、立法及实务中均存在“防卫过度”但阻却责任的情形。情绪冲动分为“虚弱冲动”(迷惘、恐惧或惊吓)与“强烈冲动”(愤怒、不满或战斗的热情)。“虚弱冲动”所致“防卫过度”能阻却
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和农民重要的财产,兼顾资源和财产双重属性。宅基地制度是农村重要的支柱性制度,承担着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有力保障了农民基本居住需求,对实现农民居者有其屋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国家由于担心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会带来难以承受的风险,在政策层面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的流转交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梁漱溟做人与为学高度统一,历史的境遇与人物的经历深刻影响着其直觉观的塑造。百年前的中国,西方携民主与科学强势而来,传统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危机、意义危机接踵而来,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向西方学习,又困惑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梁漱溟力索穷探中国文化的未来出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表达出来的直觉是以中国儒家文化精义,吸收生命哲学、意志哲学之长,以开文化图存
2017年7月,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被正式纳入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之中,根据项规定,明确检察机关是提起该类诉讼的唯一适格主体。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步建立缺少了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律规定,导致了该制度在实际的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关于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的问题则首当其冲。综合目前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主要出现了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对待证事实举证责任分配不明确、行政机关消极应诉怠于履行举证义务
罗念庵,江右王门中的重要一员。虽未曾亲炙于王阳明,但是通过与王门诸子长期的论辩和不断地做工夫,体悟到了阳明良知真义。在阳明后学“只讲良知,不讲致和”流弊肆起的背景下,念庵之学于扶持王学大厦赖以不坠有功,因而在晚明思想界中享有极高的评价,“天下学者,亦遂因先生之言,而后得阳明之真”。因念庵未尝一日得及阳明门下,所以他参究良知的过程是曲折的,也就是说,他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学界一般根据《明儒学案》认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改革开放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与必然要求。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九部分“繁荣发展
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背景下,完善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合规性审查,是保持政治稳固的重要法宝。同样,我们有必要对党内权力主体的行为加以监督与限制。党的中央组织、中央部门以及地方党组织根据党章及其他党内文件制定党内规范性文件,也是党内的“立法活动”,这种“立法活动”必然伴随着对党内“立法者”的监督与制约,只有以严格完善的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为前提,将党内规范性文件合规性审查的工作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才能
辅导员主要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工作,并且始终处理的是与学生最息息相关的事情。辅导员的日常行为和言传身教,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这些言传身教也在塑造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形象。不仅如此,辅导员也会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个人形象识别系统(PIS),可以帮助提高辅导员的形象。本文结合PIS、戈夫曼印象管理理论和已有辅导员形象研究基础上,从辅导员的自我期待、剧本期望下的自我呈现及个人前台:辅导员的符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之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技术企业知识、技术密集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已将高新技术企业视为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从企业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新可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政府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极易出现“搭便车”现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