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寻是一个文学与文化的古老原型母题,如寻找圣杯、金羊毛、生命之水等,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班扬的《天路历程》都是西方文学中追寻模式的经典,历代作家都在重写着追寻的故事。作为20世纪具有国际声誉的作家,贝克特也不例外,他著名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无法称呼的人》打破传统小说的模式,采用对语言“钻孔”的方式以及弱化情节的创作手法,表现人类与生活,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本文选择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为切入点,试图探求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追寻主题及当代文化意义。论文分为“引言”、“正文”(三章)以及“结语”。引言梳理国内外贝克特研究现状,阐明本文论旨与意义。第一章论述三部曲现代叙事先锋实验,侧重讨论小说中的多重叙事与语言迷宫问题。三部曲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等充满着碎片化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相矛盾的困惑和悖论色彩,从艺术上强化了其追寻主题。第二章从欧美文学史的意义上探讨西方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贝克特式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追寻主题。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继承了西方流浪汉小说传统,并从监视的权力机制下的身体漫游、文学创作驱动的精神漫游和语言不确定性导致的身份漫游三个方面拓展了(自我)追寻的母题及模式。在文学史的意义上,这恰是反映了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危机意识、异化主题等特征以及文学叙事的创新。而在哲学和美学层面,三部曲也具有较为丰赡的当代意义。第三章总结小说三部曲的当代意义,分析贝克特的双语写作并且通过分析贝克特的戏剧《自由》来理解小说三部曲追寻所要达到的目的,并反映出的主人公所承受的痛苦。贝克特以新小说和戏剧形式卓越地表现了人类的困惑与苦恼,体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理想和人文关怀。结语小说中的主人公追寻已经不同于史诗英雄般的追寻,他们颠覆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他们在身体、语言、身份认同等方面苦苦挣扎和追寻自我,他们的生存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人在世界生存的无奈与挣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