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长足的发展无疑对传统语言学理论起到了一种验证的作用,同时也对某些理论提出了质疑,甚至形成了挑战。就言语交际而言,传统的语用学理论大都认同和追寻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其语用交际理论趋向于构建一个基于理想交际者的交际模型,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模式;而认知派,尤其是实验语言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交际的实质是“自我中心”的,他们所采取的是一种解构式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这样,语用派和认知派在言语交际上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即“合作”与“自我中心”。那么,这两种从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产生的观点是否具有辩证统一性呢?这就是本文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认为上面两种观点并无优劣之分,所体现的是研究视角的差异。由此,本文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社会-认知视角来解决这一矛盾,并提出对言语交际的重新审视。社会-认知(socio-cognitive)是认知和语用两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也是当今热点——认知语用学的升华版。当然,社会-认知与当前社会学范畴中的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ve)并不是一回事,虽然两者也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社会-认知理论反映了当今学界普遍采取综合的、辩证的和动态的研究方法的总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各语言学理论中对立观念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就具体内容而言,本文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确立理论基础;2.对“合作”与“自我中心”的具体分析;3.交际过程的重新审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在归纳两种对立言语交际观——认知派和语用派——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认知言语交际研究视角,并系统提炼了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理论特色和方法论启示,然后,我们重点对社会.认知理论体系中的“等级凸显假说”进行了考察,并在充分肯定其理论优势的基础上,不但对其进行了的理论拓展而且采用汉语SBUs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该理论,从而系统地确立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在第二部分中,社会-认知理论对“合作”与“自我中心”解析不但注重从社会语用层面来探讨其外部成因,也注重从思维认知层面来揭示其内在机制。在充分讨论“合作实质”的基础上,我们综合了会话含义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从而提出“话语合作”概念,并归纳出该概念的四个特性,即社会性、关联性、规约性和意图性。然后,我们从思维认知层面对“话语合作”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即分别采用“脚本理论”、“分布式认知”和“共同凸显”这几个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共同诠释了“合作”的本质原因。对于认知派提出的“自我中心”观点,我们不但清楚区分了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的“自我中心”概念的异同,而且综合归纳了语言和交际互动中的“自我中心”表象,融合了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对于“自我中心”的理解,也充分探讨了形成“自我中心”行为的原因,即自我视角、自我信念和自我知识。然后,我们采用“经济原则”和“自我凸显”从人类普遍的行为规则和思维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自我中心”的思维本质作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言语交际领域中其他的对立要素如意图/注意、自我知识/共有知识、自我凸显/语境关联等等进行了讨论,提出言语交际是一个交际双方不断互动调整的过程。其中,交际双方为了达成“话语合作”必须进行主动的、积极的自我调整,因此我们从视角、知识、信念三个交际要素以及认知和交际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调整内容和策略。第三部分是从社会-认知视角对言语交际过程进行的重新审视,也是对前面理论探讨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通过对传统语用学的研究,我们认为其理论视角基本上是“听话者视角”,由此提出“说听视角同等重要”的言语交际观,并分别从话语生产和话语理解两个阶段对言语交际过程和实质进行了剖析。
总而言之,本文对语用派的“合作原则”和认知派的“自我中心”展开研究是将“个体认知”与“社会互动”这两个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的综合的、辩证的和动态的考察。可以说,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契合并揭示了人与社会(世界)之间辩证互动的关系,而这也是“合作”与“自我中心”在本文中形成辩证统一体的哲学基础,即体验哲学。同时,本文对现行的言语交际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批评,对新的言语交际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试图提出新的交际模型。其中,虽然某些观点和提法有待商榷,但我们坚持认为将“认知”和“社会”结合起来对言语现象进行考察的社会-认知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本文能从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对将来的言语交际研究产生一些影响,这将是笔者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