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多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少、用地粗放浪费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用地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农用地保护和节约用地任务更加艰巨。农用地变化的研究应考虑动态社会环境及农用地利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该方法在应用中,多侧重大中尺度区域或城市发展研究,专门针对乡镇尺度农用地变化展开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6-2015年农用地变化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农用地变化影响因素,从农用地变化空间环境和各主体决策行为交互角度构建CA-MAS模型,对研究区农用地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2006-2015年,官林镇农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面积减少最多的为水田,其次是园地和草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养殖水面和旱地,林地和田坎先减后增,总体也呈增加趋势。农用地内部转换主要转变为养殖水面和旱地。与非农用地的转化,主要转变为工矿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2)官林镇农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GDP、人口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农用地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3)2012-2030年,官林镇农用地面积呈迅速减少趋势,共减少了 474.09hm2。其中,水田面积减少最多,且呈加速减少趋势,共减少392.93hm2。其他农用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呈减少趋势,共减少273.37hm2。养殖水面面积则不断增加,2015-2021和2021-2030年分别增加了 56.76hm2和138.45hm2,增长趋势增强。农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养殖水面、工矿用地和居住用地。(4)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应用CA-MAS模型并设置较小的元胞尺度模拟镇域农用地变化精度较高,模拟结果可为官林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镇域农用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