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幸福这个概念,人们大都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大大的问号:“幸福是什么?”上至我们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大批最擅长用抽象的、精辟的理论反映客观现实的社会精英,下至广大的终日为茶米油盐而四处奔波的最最普通的老百姓,无不向往幸福,无不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幸福,并正在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青年的领军群体,承担着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对幸福问题的不同认知和理解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幸福选择和实践行为。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幸福观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之上,引导整个社会去追求一种更为高尚的幸福。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养成研究这个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基本理论概述。这部分首先对幸福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幸福与需求、欲望、快乐等的区别和联系。然后介绍了幸福观相关内容,包括西方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具体阐述以上概念的基础上,文章又详细阐述了幸福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内涵和特点。在本章的最后作者用浓重的笔墨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养成的意义。即有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心理,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养成的历程及存在问题探究。把大学生幸福观的演变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七十年代末的觉醒和反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探索和迷茫,由八十年代末期的分化与冲突再到九十年代的重新反思和多元发展,进一步发展到21世纪的理性坚强。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拜金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狭义地认为幸福就是事业的成功。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养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该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包括学校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第五部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养成的路径思考。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要努力形成正确的幸福认知,提升自身素质。自觉协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价值取向;积极探寻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正确理解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关系。其次从高校德育方面,一是确立幸福观培养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再就是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消费观、就业观等方面着重加强德育对幸福观的教育作用。第三从环境建设方面,一是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抓住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最后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要提供实践平台,增强体验幸福的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红色教育;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