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是当今最为热门的移动社交应用之一,而具有以熟人关系为主、私密性更强的朋友圈逐渐成为现今最为主流的社交分享平台。朋友圈从众行为是网民在朋友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是指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受微信好友的影响,在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发布与他人重复或相似的朋友圈内容,接连发布的信息占据当前整个屏幕的一种行为方式。从众可以分为理性从众和非理性从众,研究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对于促进网络环境的规范化、健康化、理性化与有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微信朋友圈的研究主要是从本质属性、传播行为机制与特征、使用主体、人际关系获得、与热点事件的结合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但对微信朋友圈中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这是研究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问题的一次新的尝试,在当前传播环境下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主要以从众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网络投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完成数据采集,本研究问卷投放时间是2018年6月18日至2018年9月10日,历时三个月,共收回问卷38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66份,无效问卷为21份,有效问卷率为94.6%。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研究了朋友圈从众行为的不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1、用户基本属性中处理“年龄”和“性别”对朋友圈从众行为发生不存在显著影响外,“职业”、“好友数量”、“受教育程度”、“朋友圈使用日均累计时长”、“更新朋友圈频率”、“是否认为通过朋友圈可以更了解社会”都对朋友圈从众行为存在显著影响。用户的职业具有的专业性越强、好友数量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朋友圈使用日均累计时长越长、朋友圈的更新频率越高,在朋友圈中从众程度越高。2、个人特性各因素会对朋友圈从众行为产生影响。五个个人特性因素分别是:“自信”、“自我监控”、“认知清晰度需求”、“顺从性”、“公众自我意识”。其中,“自我监控”、“认知清晰度需求”、“顺从性”、“公众自我意识”这四个个人特性因素与微信朋友圈从众行为各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当主体“自我监控”意识越强,或“认知清晰度需求”越高,或“顺从性”越高,或“公众自我意识”越强时,那主体在微信朋友圈使用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从众行为。3、微信用户的群体特性会对朋友圈从众行为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群体特性的两个维度上:“吸引性”和“信任度”。当主体感觉群体带给其自身的“吸引性”越强时,或对群体有越高的“信任度”时,微信用户的朋友圈活动发生从众的概率越高。最后,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微信朋友圈用户需要提高对朋友圈不良从众行为的认识,运用多种方法避免盲从;其次,微信朋友圈团队需要人财物投入,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着手制止不良从众行为;最后,社会政府加强宣传和引导、加强监管和完善法规。本研究旨在为微信朋友圈传播现象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依据,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微信朋友圈用户的心理特质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引导用户规范自身行为、帮助微信服务商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国家和政府的舆情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