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研究工作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对构造特征的研究,本文中涉及的研究区位于新疆和硕县克孜勒塔格地区,主要为克孜勒塔格北侧盆地,包含两个次级盆地:茶汗通古盆地和库米什盆地西侧塔塔里区域,属盆地-低山丘陵相间地区,海拔盆地区一般800-1500米,比高多为100米以内,坡度大部分在3-13度;60%以上区域为沙漠覆盖区;水系不发育,多为间歇性河流,人工地物极少。研究区出露地质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岩浆活动产物;构造上属天山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以乌瓦门—包尔图大断裂为界,以北属于中天山地背斜褶皱带,以南属于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本文是以《和硕县克孜勒塔格两侧盆地煤炭资源调查项目》为依托,根据作者在参与此项目的工作中对于涉及到的物探方法:瞬变电磁法的特点和优点的了解和认识,结合作者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方向:工程地质构造,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文中主要运用瞬变电磁法为主结合激电中梯扫面,总结分析两种方法的勘探成果,并大量搜集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总结有关盆地构造特征方面的内容,对于用瞬变电磁法来研究盆地构造方面特征做出研究和探索,对于类似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和瞬变电磁法的的运用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充分收集前人有关本次研究区的地质、物化探勘探成果,全面总结构造特征。(2)根据总结出来的构造特征,布置勘探线,进行数据收集,整理。(3)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处理,反演,成图,解译。(4)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所成图件,解译成果,最终得出结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总结了克孜勒塔格北侧盆地的构造特征,了解了研究区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以及构造单元归属,得出盆地类型为山间凹陷,探索了盆地成因是由于燕山运动之后,地壳上升,处于剥蚀阶段,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时,才又出现了山麓磨拉石和现代各种松散沉积物的堆积,最终导致了库米什凹陷和茶汗通古山间凹陷的形成。了解了区内断裂情况和构造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