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是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应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以及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与易损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是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应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以及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与易损斑块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患者,经过普通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至少一处斑块厚度大于2.5mm或长度大于10mm者,进一步行超声SMI检查或斑块增强磁共振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共计21名患者进行了SMI检查,脑梗死病史、高的CRP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是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对21名患者共计58枚斑块进一步评估发现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与超声回声性质、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长度相关(p<0.05)。SMI及CEUS两种检测技术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检出率具有一致性(Kappa=0.743,p=0.000)。共有17名患者进行了斑块磁共振检查,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越重,不稳定斑块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包括脑梗死病史,高CRP水平以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SMI以及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不稳定斑块做出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在不同剂量条件下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以评价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对关节正常结构显示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256层螺旋CT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
针对车载摄像平台序列图像拼接中存在畸变、数据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摄像平台序列图像快速拼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消除畸变的影响,然后对图像检测SURF特征点,定义特征点匹配率作为图像的相似性度量,根据特征点匹配率提取关键帧,再采用改进的配准策略得到全局配准模型,避免了配准误差的累积,最后采用一种最大值融合法得到序列图像的拼接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更为快速。
火焰特征是反映火工品燃烧性能的最重要、最直观的因素。通过比较几种火焰采集方法的优缺点,根据火工品火焰燃烧时间短、速度快和非接触性的特点,基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机器视觉系统。选取了先进的高精度大容量缓存彩色面阵CCD相机和彩色图像采集卡,进行遥控测量,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序列火焰图像。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根据火焰颜色和形状对火焰图像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图像处理分析提供了有力的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结构式成长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团体结束后成员的自信心显著高于参加本次团体之前,多数成员均从中获益。
变栅距光栅线位移传感器是一种新型波长编码位移传感器,为进一步提高传感器波长解调的精度和减小光源的体积,提出适用于全工作波段的恒定闪耀角变栅距光栅结构。首先采用经典
实验考察了输入光信号调制速率、泵浦功率、偏振态以及光纤参量振荡器(FOPO)环形腔内光纤长度、光偏振旋转等因素对FOPO提取的时钟信号相位抖动和幅度噪声的影响。实验表明,在
手机移动学习因其学习的自主性、时间的开放性、信息的交互性、评价的及时性,无疑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之一。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智能手机这种移动平台的建设主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