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参加广场舞锻炼利与弊之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的健康危机愈加明显。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绝大多数的中老年人希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因此,广场舞已成为当代中国中老年人比较喜爱的健身项目。广场舞动作简单、形式多样,有一定的运动量,易于学习和坚持。中老年人在参与广场舞锻炼过程中不仅可以塑造自己优美的体态、增强体质,而且还能满足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场舞在全国各地的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广场舞的锻炼价值已成为必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经常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与不参加任何锻炼的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幸福度、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经常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的运动依赖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试图揭示广场舞更深层次的健身价值,探究中老年人参加广场舞锻炼的“利”与“弊”,有助于中老年人更全面、正确了解广场舞锻炼价值。为中老年人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广场舞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促进广场舞运动在全国更好地开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群中以51-65岁为主力军,其中61-65岁年龄段的最多;其次是51岁-55岁,排在第三位的是56-60岁;而运动年限比较多的人群以3-4年的为最多;绝大多数的广场舞锻炼者每周锻炼次数在5-6次,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1-2小时,说明绝大多数中老年广场舞锻炼者能够遵循运动规律,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锻炼。(2)参加广场舞锻炼可以提高锻炼者的生存质量。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不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锻炼年限、不同周锻炼次数及不同次锻炼时间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广场舞锻炼可以有效减缓生理与心理问题带来的不良社会活动效应以及减缓身体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3)参加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对女性的影响效果明显高于男性。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与不参与锻炼中老年人在心理健康上随着年龄增大差异越不显著。不同锻炼年限、不同周锻炼次数及不同次锻炼时间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4)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幸福度总分明显高于不锻炼者,参与广场舞锻炼可以提高锻炼者幸福度水平。且对男性的幸福度影响比女性更显著。锻炼年限在9-10年、周锻炼次数在5次以上、次锻炼时间在1-2小时内的锻炼者幸福度水平最高。说明锻炼年限越长、在科学的锻炼次数与时间内越能提高中老年人的幸福度水平。(5)在调查的人群中,有33.79%的广场舞锻炼者具有运动依赖症状,广场舞锻炼者具有运动依赖症状的检出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从运动依赖得分≧53分来看,年龄在56-60周岁的广场舞锻炼者所占比例最高,原因可能与这一部分人群刚刚退休有关,他们以参加广场舞锻炼来缓解刚退休的不适应症状。锻炼年限越长、周锻炼次数越多、次锻炼时间越长的运动依赖检出率越多。(6)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人中对大气污染及噪音污染的了解尚不深入,在不适宜条件下扔选择运动,对身体健康将造成一定的危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改善、提高青少年体质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运动技能作为青少年运动参与的“敲门砖”,在促进青少年体质
随着党和政府对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加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余暇时间参加足球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业余足球人口和足球队伍增加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逻辑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BA2013-2014赛季和2014-2015赛季20场比赛的第四节外援和国内球员在得分、投篮次数、关键时刻、控球时间以及进攻
竞技健美操竞赛的主要目的同其它竞技运动一样也是“竞赛、取胜”,虽然竞技健美操还没有被列为奥运会项目,但进入奥运会也是指日可待。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竞技健美操五个
学位
目前我国政府正处于职能转型的初级阶段,在社会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体育社会组织将成为承接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职能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满足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