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党的十八大继续谱写“美丽中国”篇章,引领全社会走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因此,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虽得到了初步的认同和重视,国内很多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和活动,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整体状态仍不容乐观。对无锡市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呈现出:具有环境问题敏感性,但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表面性”,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积极,但具有“利益相关性”,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态文明行为的指导作用较差,知行不一,生态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足等。专业、生源地、环境现状等因素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源于高校层面上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缺失,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影响。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进行培育,应以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明确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内容综合性原则、层次差异性原则、实践参与性原则与创新发展性原则,将生态文明价值意识、文化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的内涵和功能贯穿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对策有:构建“家庭—高校—社会—自身”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模式。具体是指:高校:强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渗透作用,挖掘生态文明教学资源与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构建持续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家庭:推进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的潜化作用。利用家庭单元培养生态文明情感,树立生态文明榜样;配合高校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社会:营造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综合性作用。即发挥社会舆论导向机制,营造社会生态氛围,提升政府重视程度,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形成社会生态文明共识,提供良好的公众环境支撑。自身:内化生态文明意识的自我教育,引导价值认同与丰富自我教育形式。
其他文献
从我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理论对精气神的阐释出发,将生态园比作人体,创新性提出有机生态园的概念,并尝试总结出关于有机生态园的集元素优化筛选、空间融合再生、生态神韵活化
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量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状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
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国有企业并非中国的独有专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有企业,故国有企业具有现实的正当性。各国国有企业
随着现代计算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处理在雷达系统设计、军事目标结构设计(隐身性能)、雷达目标识别及无线信号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雷达目标回波
根据作者在开发DYC-1型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实践,介绍了该传感器的结构特点、设计原理与应用范围.
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十二五"时期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满足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教育理念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元认知策略以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元认知
随着新浪微博的发展,用户的数量从急剧增加到现在的缓慢增长,微博用户的构成变的更加丰富和复杂。本文在在新浪微博商业化推进的大背景下,探索基于精准营销的新浪微博广告策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有所不同,学生个体间的种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高有低,高中生地理学习障碍普遍存在。本论文结合课堂观察的理论,通过研究学生们上课的状态,找到制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发展速度远超桌面互联网,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传统桌面互联网用户达到15亿,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9.9亿台。在移动互联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