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中的比重上升。发达国家作为服务的主要出口国,在众多服务部门具有比较优势,积极主张服务贸易的谈判,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出口利益。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服务贸易首次作为谈判议题。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成为规范服务贸易的框架协议。此后,服务贸易自由化逐步成为区域贸易谈判的议题,并成为区域贸易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存的是,现实中出于政治、文化因素的考虑,或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各国仍存在大量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形成了服务贸易壁垒。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与服务贸易壁垒共存的背景下,如何明确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分层次开放我国服务市场,扩大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同时,完善服务监管,维护关键服务部门的稳定,是论文研究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论文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格局。在此基础上,从总体上对我国服务贸易壁垒进行了评估,并以银行业为例,对我国服务贸易壁垒进行了部门评估。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目的与论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并对研究服务贸易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为概念的界定与测算服务贸易壁垒方法综述。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概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类别、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其他类型限制的区别;最后梳理了测度服务贸易壁垒的各种方法。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全球视角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服务业的开放状况。第四章从总体上评估了我国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第五章以银行业为例,对我国服务贸易壁垒进行了分模式评估。第六章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壁垒的削减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概述了削减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影响;从理论和经验证据上说明了削减服务贸易壁垒的收益;分析了自由化的方式,包括国内服务业的改革、多边和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参与的区域贸易协定中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内容。第七章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各章节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部门,资本密集型部门的比较优势逐渐加强,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弱势明显。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我国的资源禀赋状况一致,与经济发展阶段吻合,贸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资本要素的积累,技术水平的提升。从服务部门来看,我国在金融、保险、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服务部门劣势明显。第二,采用引力模型对各国服务贸易壁垒关税等值的估计结果显示,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税等值较高,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服务贸易壁垒程度较低,香港显示了较高的壁垒。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壁垒整体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接近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三,对我国银行服务贸易壁垒的部门评估结果表明,在银行服务的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上限制程度较高,商业存在的限制逐渐减少。对商业存在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合资银行中对外资股权的限制;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的各项要求;设立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相关规定上。第四,改革国内服务业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方式之一。服务业的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关键部门的改革,市场开放的效果与竞争的引入、谨慎的监管密切相关,与不同提供模式自由化的次序安排有关。与多边贸易谈判相比,区域贸易协定由于其机制设计上的合理性,日益成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参与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服务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