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对外交流的迫切性,我国与印度这一本来就有着两千多年交往历史的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再续前缘。而张均,作为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微小个体,却因其卓越的舞蹈功底、敏锐的感受能力、超凡的技术技巧与超强的毅力和耐力,在印度舞蹈方面体现出超越常人的特点。因此,她肩负着国家对外友好交往的使命七赴印度,最终不仅在印度舞蹈的学习、教育和表演方面收获良多,也在中印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
【基金项目】
:
欧建平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现当代舞蹈的传播与跨文化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对外交流的迫切性,我国与印度这一本来就有着两千多年交往历史的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再续前缘。而张均,作为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微小个体,却因其卓越的舞蹈功底、敏锐的感受能力、超凡的技术技巧与超强的毅力和耐力,在印度舞蹈方面体现出超越常人的特点。因此,她肩负着国家对外友好交往的使命七赴印度,最终不仅在印度舞蹈的学习、教育和表演方面收获良多,也在中印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艺术家张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舞经历、交流历程的回顾,展示其在丰富舞蹈艺术种类及中印文化交流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笔者审视了整个中印文化外交关系的历史迁变和建国初期的舞蹈外交史实,为探究张均何以走上了中印舞蹈外交之路,铺陈了一个大的历史语境。第二章纵向地梳理了张均的个体生命史,并将其儿时的成长背景与从艺后的经历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进而为她所有的成就提供了不言自明的合理性。第三章以张均在印度交流的经历为主线,由浅入深地探讨了她在学习印度舞蹈文化、传播中国舞蹈文化方面作出的惊人努力。第四章则以张均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题,分析了她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印度舞蹈中所作的突出贡献。张均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舞蹈家,在随后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中,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为了配合国家的“外交使命”,她凭借自身对于印度等多种外国舞蹈的特殊天赋,多次随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及其他亚、非、拉国家,在为其元首和人民出色表演其舞蹈、表达尊重并传播友谊的同时,亦为他们送去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舞和古典舞,进而为中外文化之间的双向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的爆发给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该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目前新冠肺炎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核酸检测法来完成,虽然这种检测方法耗时较短,但是需要多次检测才能确保核酸结果的准确性,给防疫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肺部CT图像来检测新冠肺炎的方法。医学CT图像因为其检测结果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单和对人体无创伤等优点,一直都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医务
高更十九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与梵高、塞尚被后世称为后印象派三杰。其作品具有神秘性、象征性、原始性等特点,被认为是绘画艺术中原始主义的先驱者,同时塔希提时期的作品具有浓烈的“野蛮”气息,其画风与印象主义及之前的画派迥然不同,作画中强调非理性直觉和潜意识冲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都极具表现性,从而产生了音乐性和装饰性,充满着原始主义的气息,影响了后世艺术家的绘画形式、语言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因此
本文通过对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1883.04.30)油画作品中笔触运用的具体分析,进而探讨油画作品中油画笔触的独立审美价值与“绘画感”的重要价值。马奈作品中的画面质感与笔触处理,不仅对印象主义与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也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学习,并对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以及对绘画感的追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数字图像和视频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图像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给应用和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对图像和视频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对低质量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处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图像和视频数据在采集、存储和传输等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干扰,导致数据失真,使收集到的数据质量降低。如何准确的度量数据的质量是图像质量评价的核心
在脱贫攻坚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也为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集中体现。因此,准确判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实现精准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各高校主要通过学生上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家庭困难证明材料进行人工评定,但该方式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观性较强,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议。因
19世纪中期,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民主制和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领域就是现代艺术的诞生。柏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年-1994年)认为写实绘画用艺术掩盖了艺术的媒介,而现代艺术用自身的独有的特征让艺术回归其本质,这个特征包括了平面性、物质性等。因为马奈的作品开始显现这些特征,所以,他认为马奈的作品标志着现代艺术的开端。马奈的绘画解构了学院
埃贡·席勒是20世纪初的奥地利艺术家、维也纳分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作品题材以肖像和风景为主,风格大胆、个性鲜明。席勒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曲折悲惨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擅长用扭曲的形体、抚摸式的线条、浓郁的色彩表现充满象征意味的情感内涵。人物画上,席勒不仅善于用独具装饰性的绘画语言表现浓烈的情绪,还善于捕捉模特的内心状态,在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感动。本文以现阶段的研究基础为背景,在对席勒
《攻占总统府》是中国一幅知名的历史军事题材的油画,让人印像深刻。它的画幅巨大,画面效果控制非常到位,堪称中国美术史中的精品。这一切皆因构图在画面里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论文以构成画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构图为出发点,深入研究该作品的构图视角力,构图特征,构图细节等若干方面,使经典作品分析更完整,诠释更透彻,帮助大家更容易欣赏作品,延续美的共同经验。基于作品好的规律鲜有人去细致论述这一出发点,笔者尝
笔者通过综述发现,在以往学界对汉代墓葬用色研究中,出现了一种被“美术学”视阈所局限的情况。学者们往往会关注到壁画、漆画、帛画等具有“形式美感”和“图像性”的对象,但对墓葬中墙壁、地面、顶部遍施朱砂的行为,对买地券、镇墓文上的“朱书”以及器物涂朱的现象却缺乏关注和研究。同时对汉代墓葬中朱砂红使用的功能性,及其功能性成因的探讨,主要围绕“五行五色”所形成的的话题体系进行。认为在汉代墓葬中朱红色的使用主
文章从文化空间理论出发,阐释文化空间与节庆类非遗的联系。即节庆类非遗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发展与延续,并且在节庆类非遗项目中要依托特定的文化空间才能长期存续。以国家级非遗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阐述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从文化空间的视角分析节庆类非遗保护的实现途径,为推动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非遗保护走向全面深化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