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为猴樟容器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猴樟一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育苗容器、基质配方和光照强度对其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容器苗和祼根苗的造林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大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及黑色育苗钵猴樟苗的苗高、地径、总干重、苗木质量指数均极显著(P<0.01)高于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育苗钵猴樟苗。当容器规格相同时,无纺布袋猴樟苗的地径、生物量、SPAD值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黑色育苗钵猴樟苗,且无纺布袋猴樟幼苗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比较均衡,根、茎、叶生物量近似1:1:1,而黑色育苗钵猴樟幼苗各器官生物量以根系最大,占全株生物量的一半以上;根、茎、叶分配比例接近于5:2:3。因此,无纺布袋较黑色育苗钵更有利于促进猴樟幼苗地上部的生长。本试验结果表明,猴樟一年生容器苗培育,以选择15 cm×18 cm的无纺布袋育苗效果最佳。(2)不同基质配比对猴樟1年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以及叶片叶绿度值、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处理5苗高、苗木质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除处理4以外的其他处理,地径和总干重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处理4苗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除处理2以外的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处理4苗木生理活性最强,处理5苗木生长量最大。因此,适宜猴樟1年生容器苗培育的基质及配比为:黄心土∶火烧土∶草炭土∶河沙∶有机肥=3~5∶2~3∶1∶2~3∶1。(3)猴樟幼苗的苗高、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遮光度为30%时为最大,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则以全光照时为最大,并随遮光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遮光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的叶绿度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其可溶性糖含量则随遮光度的上升而下降,当遮光度为30%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全光照时差异不显著,但遮光度达50%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降低。因此,猴樟一年生容器苗培育以采用30%的遮光度为佳。(4)采用一年生容器苗移栽造林效果极显著优于裸根苗,造林第二年苗木高生长量是裸根苗的2.75倍,地径增长量是裸根苗的1.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