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大学生交往群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相关,揭示大学生社会自我的特点。通过本研究扩充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范围,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档案法:论文第一部分,为了完成研究目标,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和调查方法、构思方式等。因此,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厘清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尤其是社会认同理论。2.问卷调查法:论文的第三部分中,首先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编制问卷,然后选择一定数量的不同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出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状况。3.半结构化访谈法:即论文的第四部分,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作为对问卷调查法的补充,以便更深入、更科学地掌握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状况。4.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第四部分中,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归纳,形成理论并得出结论。结果文章开辟了社会认同心理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社会认同的研究范围。本研究以大学生社会认同为研究目标,以大学生交往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交往群体从社会认同的各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明晰了大学生交往群体社会认同的特点,大学生在群体交往中体现出来的社会认同特点与规律的发现: (1)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密友圈的社会认同动机是为了加强归属感。(2)对大学生影响次大的群体——寝室的社会认同是为了提高认知安全感。(3)对大学生影响第三大的群体——班级的社会认同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尊。在实践层面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丰富和完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帮助和建议。结论1.编制的《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问卷》有着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普通大学生交往群体社会认同的实证研究的测量工具。2.根据社会认同理论编制的《大学生交往群体社会认同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较好地揭示出大学生不同交往群体在评价维度上的特点。3.在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中,年级对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影响最大。大一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最好,大三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最差。最后,专业对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也有影响,以工科学生的认同状况最好,文科学生的认同状况最差,特别在行为维度上与专业有显著差异。4.随着大学生交往群体的不同,在社会认同各维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对密友圈的认同状况最好,各维度都呈现积极趋势;对寝室的认同状况最差,在情感、评价和行为维度出现消极趋势;对班级群体的认同,在情感维度稍显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