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制度建设工作,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概念,从概念表述和内涵总结层面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不仅反映了一种话语表达的转换,更加体现出了制度自信。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提出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探究新时代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经验,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始终根植于中国土壤,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广泛实践,逐渐发展成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以发表“五一口号”为起始点,在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时确立,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潮流中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这一制度五个时间段的阶段性特征和标志性事件,分析出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和历史、人民的选择,体现出其是在顺利和挫折交替中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结果。通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有内涵和主要特征与国外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这一制度具有协商合作的政党关系、行之有效的相互监督、决策施政高效科学三个独特优势,旨在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结合。基于历史与现实,从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层面对其基本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剖析道路对制度的决定性意义;以广泛真实的人民民主为追求,从推进人民民主的角度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凸显一元与多元的协同效能,更好地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完善、成熟、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