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染料示踪胃癌的前哨淋巴结,运用广谱CK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淋巴结的微转移,建立一个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区域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non-SLN)转移情况的预测关系,并探索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淋巴清扫范围的适用指征。
材料和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以及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经纤维胃镜活检确诊,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临床胃癌病例共79例。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射治疗。手术开腹探查腹腔,确认可行胃癌根治术后,在直视下,用带26号针头的1ml注射器,于肿瘤原发灶周围浆膜下/粘膜下分6~8点注射纳米碳悬液共1ml(或1%亚甲蓝染液2ml)。在引流区域,10分钟内被黑/蓝染的淋巴结被识别为前哨淋巴结(SLN)。所有病人接受胃癌D2~D3根治术。术中和术后仔细解剖淋巴结,根据“日本胃癌分类标准”记录各淋巴结(包括SLN和非SLN)组别。淋巴结及病胃大体送病理检查,经石蜡包埋后,非SLN行5um单切片,用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SLN行5um连续三切片,先用HE染色检查,如果SLN在HE染色中未见肿瘤浸润,则对SLN加做广谱CK(AE1/AE3)免疫组化检查(SP法)。统计SLN活检在常规HE染色、广谱CK免疫组化、以及不同T分期时,预测非SLN转移情况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本研究是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sExactTest,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纳米碳液或美蓝液注射到肿瘤周围后,没有病例发生过敏或其它不良反应。79例病例,成功示踪SLN的有77例,示踪成功率为97.5%。纳米碳组和美蓝组在年龄、肿瘤位置分布、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TNM分期的构成以及平均每例检获的SLN数目中均无统计学差异,故将两组病例合并研究。
2.77例病例,SLN仅累及第一站有56例(72.7%),累及第一站和第二站的有13例(16.9%),仅累及第二站的有7例(9.1%),累及第一和第三站的有1例(1.3%)。
3.SLN的阳性预测价值:HE染色,SLN的阳性预测值为76.5%;CK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后,SLN的阳性预测值为77.4%。本研究中,不管转移的SLN是否累及第二站,第一站和第二站的非SLN均有相当高的转移率(28.6%~88.9%)。而且第二站LN的转移率与阳性SLN是否已侵犯第二站无关(上部P=0.103,中部P=0.089,下部P=0.066)。
4.SLN的阴性预测价值:HE染色后,SLN活检的准确率[(真阳性数+真阴性数)/总例数]为79.2%,灵敏度为90.7%,阴性预测值为84.6%。
行广谱CK免疫组化检测SLN微转移后,SLN活检的准确率为81.8%,灵敏度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1.7%。
5.SLN的转移情况与浸润深度(T)及TNM分期有关,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SLN的阴性预测值下降。T1、T2、T3期的SLN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5.7%、80%。本课题T4期病例中无SLN阴性者。
结论:1.胃癌术中染料法浆膜下瘤周注射示踪前哨淋巴结切实可行。
2.用广谱CK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能提高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前哨淋巴结活检HE染色未见转移的情况下,应再行广谱CK检查。
3.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时,行D2或以上的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4.SLN活检阴性时,在T1期病例,行缩小的淋巴清扫术是安全的;在T2期病例应慎重,结论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在T3、T4期病例,阴性预测值较低,SLN示踪意义在于发现异常的淋巴引流通道,应根据D≥N的根治原则,行扩大的淋巴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