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判与教学的关系取决于批判与教育的关系。批判是教育的一种形态,也是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教师的一种重要素质。就目前的研究实际而言,许多研究者都认识到了批判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只是一些较为零散的看法,对什么是批判性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对其结构、实施条件的研究也鲜为少见,因而不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本论文主要在于澄清什么是批判性教学,在此基础上分析批判性教学的基本结构、意义与功能,探寻实施批判性教学的条件。文章从批判性教学的理论背景,包括批判性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师理论以及异化教学出发,揭示批判性教学的含义和特点,达到对批判性教学较为本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结构为工具研究批判性教学的结构,包括批判对象,即批判教学中的什么;批判者,即由谁来批判;批判工具,即用什么来批判;批判模式,即怎样批判。关于批判性教学的价值问题,以批判性教学的特点为切入点,将其与传统教学、革新教学现实联系其中,试图表现其在揭示教学真相、解除教学遮蔽和增强批判力方面的意义与功能。对于批判性教学的实施条件,从教学观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主体的批判热情、批判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批判性教学是以解放兴趣为取向的教学形态,它关心教学中师生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并以此为基点批判教学的异化,对教学进行去蔽与解蔽,使教学回归本真和使师生获得解放。批判性教学具有合理性、社会性、去蔽性和真实性特点。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当然有其自身模式,批判性教学一般采取对话的方式,以提问为方法围绕主题多角度、分阶段认识事物,探寻问题的答案,或否定或充实人们的已有看法,生成对问题的新见解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实际。批判性教学有自身的意义和功能,能揭示教学真相、培养学生批判意识,使师生获得解放等。批判性教学思想只有在考虑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下才能付诸于实践,内部条件当然离不开对教学各要素及其要素间关系的考虑,而外部条件主要在于教育目的的再认识和教学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