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模型有两个关键假设(完全可信和边际干预)和两个重要结论(平滑粘贴和蜜月效应)。然而,对该模型的大多数实证检验不仅拒绝了该模型的结论,还拒绝了该模型的基本假设。事实上,在大多数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国家中,汇率的波动幅度通常比目标区允许的波动幅度要小的多,而且汇率和经济基本面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选用欧元兑丹麦克朗(EUR/DKK)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数据,并尝试在模型中引入均值回归量(即边界内干预)来解释观测数据。这主要是因为当汇率受到外生冲击时,除了边际干预外,货币当局更倾向于进行边界内干预使汇率回归到目标汇率水平。从实践的角度看,在模型中引入边界内干预是更贴近现实的一种做法。此外,如果货币当局在目标区内进行强有力的边界内干预,那么汇率触碰到目标区边界的概率就会降低,从而汇率的波动可能更接近于一个有有中心平价的,没有边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没有边界的连续时间模型-随机波动模型,用有效矩估计方法模拟EUR/DKK的数据,发现该模型可以部分地解释EUR/DKK的走势。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相对于官方公布的目标区边界而言,货币当局会规定一个区域更窄的内边界,当汇率在内边界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时,当局根据某种规则来干预汇率,行为类似于一个带中心平价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当外生冲击过大使得汇率触碰到内边界时,当局就会采取非常规的干预措施使汇率回归到中心平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