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抗白粉病相关防卫基因的克隆及转hpa1Xoo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liensis)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橡胶树的种植和生产常受白粉病的严重威胁,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橡胶树的三大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导致新梢枯死、胶乳减产,种子失收。选育橡胶树抗病品种对我国植胶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关于橡胶树应对白粉菌的防卫机理和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调控还知之甚少。不断挖掘优良的橡胶树抗白粉菌基因,是阐明橡胶树与白粉菌互作的分子机理,高效利用遗传育种手段对橡胶树进行抗病育种优化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构建白粉菌侵染不同时间段橡胶树抗病品系RRIC52基因差异表达的EST文库,利用qRT-PCR分析DDRT-PCR获得的EST在橡胶树不同抗感病品系的差异表达,结合已公布的橡胶树基因组信息,克隆获得防卫相关抗性基因,利用烟草转基因技术对差显获得的抗性基因HbFer进行功能分析和验证,同时探索以hpa1Xoo为目标基因,初步建立了橡胶树抗病转基因体系,为差异显示筛选得到的抗性基因顺利转入橡胶树提供技术保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橡胶树受白粉菌侵染不同时间段诱导表达基因的EST文库(GenbankNo.LIBEST-028598),共获得差异条带300余条。通过二次PCR、反向Northern、测序分析等方法共筛选获得差异表达的ESTs序列78条。利用NCBI中Blastx同源检索进行比对分析,该78条ESTs涉及7个功能分类,分别为细胞壁与细胞膜途径、转录因子和调节蛋白、转运、信号转导、植物抗毒素的生物合成、其他代谢机制和功能未知等。其中7条ESTs序列与转录因子和调节蛋白相关,10条ESTs序列参与运输活性,16条ESTs序列参与信号传导,11个ESTs参与植物抗菌物质的生物合成,这些功能途径在橡胶树抵御白粉菌侵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2.用q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了在橡胶树抗病品系RRIC52和中感品系热研7-33-97中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8条ESTs序列。通过BLAST比对,从巴西橡胶树基因组克隆得到四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四个基因分别为铁蛋白基因、几丁质酶基因、WRKY转录因子、Cupin1基因的同源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在橡胶树中可能参与了植物防卫机制的调控。3.从橡胶树RRIC52品系中克隆得到HBOH4全长cDNA序列(GenBank No.JZ822680),鉴定为橡胶树铁蛋白基因,命名为HbFer。该基因全长1027bp,开放阅读框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为验证该基因功能,构建植物表达载体EHA105::pCAMBIA1304-HbFer,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叶片,经过PCR、RT-PCR、基因组Southern及经报告基因GUS组织化学染色等,确定该基因插入了烟草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得到正确表达。接种棉花炭疽菌(Glomerellagossypii)进行抗性检测,转基因烟草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说明HbFer基因可能在橡胶树抗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为探索橡胶树抗病遗传转化体系,以pCAMBIA2301为植物表达载体,hpa1Xoo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热研7-33-97花药愈伤组织,经过PCR、报告基因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Southern验证,确定获得阳性植株。该体系的建立为mRNA差异显示筛选获得的抗性基因的顺利转化橡胶树,以及抗病遗传转化改良橡胶树提供了技术保障,进一步为深入研究橡胶树对白粉菌的防卫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应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点已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怎样进入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认为:重点在“微笑曲线 ”的
介绍漯河市玉米穗腐病的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不安全感在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攻击行为量表、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以及情绪调节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连续三十多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房地产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房地产行业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年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DN,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装配式结构凭借其施工质量有保障、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发展迅速,但由于接头处受力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接头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装配式结构安全推广和应用,采用
极点、极线定义:如图1.A是不在圆锥曲线Γ:ax^2+cy^2+dx+ey+f=0上的点,过A点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E、F、P、Q四点,连接EQ、FP交于M,PE、QF交于C,则直线CM称为点A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