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他者的翻译”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克·德里达是解构理论的鼻祖。目前,海内外对德氏哲学思想的研究,已成显学。相对而言,对德氏翻译思想的研究尚处于译介阶段,论文屈指可数,专著也不多见。尤其是对他“以人为指归”的翻译理念缺乏关注,进而造成对其翻译思想伦理指向研究的付诸阙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有助于我们认识伦理思想在德氏翻译思想中的重要性。其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审视德氏前期延异思想可能含有的虚无主义倾向。其三,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德氏的翻译思想,从而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精髓。其四,有助于我们更加关注德氏的二律背反式思维方式,从而为其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一条正确的进路。其五,有助于我们以德氏的他者伦理为依托,更加坚定地从“自我的翻译”走向“他者的翻译”。本论文以德氏二律背反式的思维方式为依托,在批判性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思辩的方法,首先对其翻译思想的特征、表现形式、历史渊源及目的做了细致的研讨,然后又从他者伦理的角度,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最后指出,德氏的翻译思想是一种趋向“他者的翻译”思想。论文共分6章,由绪论、4章正文及结语组成。第1章,以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为起点,阐明了德氏翻译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评述了有关德氏翻译思想的研究文献,系统梳理了目前海内外德氏翻译思想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预计的创新之处。最后阐释了本论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以第1章中提出的大多数学者对“延异”理解的偏差为切入点,首先,在批判凯瑟琳·戴维斯和埃德温·根茨勒的基础上,论证“延异”的三个特征及“延异”中体现出的二律背反式思维方式。其次,由“延异”的三个特征推出,在其观照下的德氏翻译思想的三个特征为“前起源”特征、流动特征和二律背反特征。最后,由“延异”中体现出的二律背反式思维方式推出,德氏翻译思想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一种二律背反特征,即由理想的、非形而上学的“相关的”翻译和现实的、传统形而上学的“进入哲学的通道本身”的翻译组成的二律背反。二者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彼此异质,又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现。其中,“进入哲学的通道本身”的翻译,关注的仍然是一种重视“先验所指”的、语言学层面上意义的转换。而“相关的”翻译,指的则是事物(如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时时刻刻、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和循环往复的变易、转变、变化或演变。第3章,在第2章的研究基础上,首先,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对德氏的翻译思想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德氏的翻译思想表现为对沃尔特·本雅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次,从目的的角度对德氏的翻译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后指出,德氏翻译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其一,驱使各种各样的人类文化回归那种洋溢着无限生机、蕴涵着充沛力量和无限可能的、永远变动不居的“前起源”状态。其二,促使人类的存在向一种更高境界进行“拔高”或“提升”,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变化多端生命的、富有人性的存在者。其中,“相关的”翻译就是这种回归或提升得以可能的保证。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关的”翻译能使这种回归或提升的动态得以存在?第4章,以第3章最后提出的问题为契机,首先,通过分析指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伦理因素,从而把研究的焦点转向德氏的伦理思想。其次,以德氏对伊曼纽尔·列维纳斯“他者伦理”的继承和批判为出发点,推出德氏的伦理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无条件肯定他者他异性的“他者伦理”。再次,针对德氏的思想中是否存在伦理转向的争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指出,伦理问题自始至终都一直伴随着德氏的解构思想。第四,探索“他者伦理”的存在与缺席对于翻译的作用。结果表明,他者伦理思想对于翻译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翻译得以存在的条件,即“他者”之“异”。因此,对异己暴力压制和侵犯的西方近代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伪翻译”或“自我的翻译”。而尊重差异的“相关的”翻译,是可以保证各种民族与个体语言之“众声喧哗”的“他者的翻译”或“真翻译”。第五,在第四步论证的基础上,推出“他者伦理”存在又缺席下的德氏翻译思想,是一种趋向“他者的翻译”。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由“自我的翻译”向“他者的翻译”不断趋近的永恒流动之态。最后,围绕“他者的翻译”提出三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德氏的他者伦理思想在“他者的翻译”中的表现是什么、“他者的翻译”的伦理基础何在、以及“他者的翻译”是如何得以实现的?第5章,以回答第4章最后提出的3个问题为主线展开讨论,其一,以德氏和列维纳斯对他者伦理的定义为依据,指出德氏他者伦理思想具体表现为正义。其二,探讨正义的条件及性质,进而推出在正义观照下的“他者的翻译”的条件和性质。研究表明,“他者的翻译”的可能性条件是,首先,必须在具有普遍性的同时又具有单一性。其次,必须具有一种为事物设置边界不可能的体验。最后,“他者的翻译”在应该具有一个“将-来”的时间维度的同时,必须在遵循翻译规则和创造翻译规则的张力中做出“当下”的决定。“他者的翻译”的性质为:不可解构性、不可计算性、异质性和“将-来”性(至此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其三,以德氏提出的伦理学和好客的关系为基点,指出德氏他者伦理思想的基础是好客。其四,主要讨论好客的内涵,进而推出“他者的翻译”的基础是对异质语言文化无条件好客和有条件好客的二律背反(至此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其五,以德氏提出的责任对于正义的重要性为基础,指出德氏他者伦理思想的实现取决于其中责任的完成。其六,以对戴维斯的批判为起点,在论证责任的条件和性质的基础上,推出在“他者的翻译”中我们所要担负的责任及其实现。结果显示,“他者的翻译”中的责任是保留异族语言文化的异质性。“他者的翻译”的实现,取决于其开放本民族语言文化、欢迎异族语言文化、反思自我、培养批判意识、重新思考民主、以及尊重语言文化差异性同时又尊重它的普遍性诸义务的履行(至此回答了第三个问题)。最后,把“他者的翻译”它置入历史,并阐释了它“驱使欧洲走出‘文化帝国主义’,走向人类社会的原生态——‘新国际’”的历史作用。第6章,首先,对本研究形成的重要结论进行了总结。结果为,(1)德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修辞与逻辑共存的、“流动”的二律背反式思维方式。(2)德氏的翻译思想是一种建立在对本雅明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强调流动和“前起源”的、表现为由“相关的”翻译和“进入哲学的通道本身”的翻译组成的二律背反的翻译思想。它的最终目的是:其一,昭示各种各样的人类文化回归洋溢着无限生机、蕴涵着充沛力量和无限可能的、永远变动不居的“前起源”状态。其二,驱使欧洲走出“文化帝国主义”,走向人类社会的原生态——“新国际”。其三,促使人类的存在向一种更高境界进行“拔高”或“提升”,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变化多端生命的、富有人性的存在者。(3)从他者伦理的角度来看,德氏的翻译思想是一种趋向“他者的翻译”思想。其次,提出3点启示:研究翻译是研究人的一个起点,研究翻译离不开伦理的动态,以及研究翻译离不开对思维方式的追问。最后,对与此课题相关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形式定义了一个通用时态数据模型,即时态实体-关系模型(TER模型)。在TER模型中,我们给出了类的一致性定义,特别是对关系类采用了有效的处理方法。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对应TER的代数系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年龄对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2例肺结核病患者,按照是否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个服务器并行处理方式的小型OLAP系统.此系统占用最小的存储空间、具有最短的处理时间和最快查询速度、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系统中请求叶子数据聚合的查询速
阐述了含31个元素铝基光谱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数据处理、定值结果等。研制出的标样经过生产试用达到设计指标,满足了国内外各大厂家在调整、校对先进光谱仪器时对标准样品的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夹层廇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覆膜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