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女性运动以来,语言与性别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早在17、18世纪一些学者就发现了性别语言差异的存在,然而真正系统地研究语言与性别才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Lakoff 1975年发表的《性别与女性的地位》一书为标志。此后社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性别语言差异;性别语言差异及歧视的成因。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只静态地研究性别语言上的差异,很少将性别语言(特别是女性语言)作为一个变量来研究,这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规律。所以本文将以动静结合的方法把性别语言作为一个变量放入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中观察其差异与共性及其历史演变,语料来源为美国几部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电影和电视剧。本文以Lakoff关于女性语言特征的假设为基础,以社会语言学家的几种著名理论为理论依据,同时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话语风格层面探讨性别语言的差异和共性,并总结其历史演变过程。通过研究,作者发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性别语言的特征与Lakoff的假设有很多出入。结果显示,在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前后这些出入并不太明显,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即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之后,性别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使用脏话及各种禁忌语的频率大大增加,而且有甚于男性之势;在女性语言中很少能找到委婉语或反义疑问句;在话语风格层面,女性和男性话题区分不再明显,而且女性很少间接含蓄的表达问题;而男性的语言特征却渐趋女性化。男女语言特征趋于一致出现共性,但差异依然存在。本文对性别语言差异与共性及历史演变的现象做出了全面解释,并分析了跨性别交际失误的范例,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