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质量的群体结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根本途径,合理的个体株型是构建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叶片、叶鞘和节间的长度是影响个体株型的重要因子,灌水追氮时期可直接影响小麦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个体株型和群体结构。小麦叶片与叶鞘和节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同伸关系,结合叶龄灌水追氮可定向调控各个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建成过程。因此,系统研究不同叶龄期灌水追氮对小麦器官建成和群体结构的影响,可为准确调控小麦目标株型,构建高质量群体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优化高产麦田水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刘家庄村进行,以藁优2018为供试材料。本试验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W0);灌一水处理(W1),分别在春2叶(T2)、春3叶(T3)、春4叶(T4)、春5叶(T5)和春6叶(T6)露尖时灌水并追施氮肥;灌两水处理(W2),在春季第1次灌水追氮基础上增灌开花水,每次灌水量均为60mm。因2019-2020年小麦季开花期降水量为71.9mm,相当于正常年份开花期灌水量,故2019-2020年没有灌溉开花水,但作为W2处理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建成过程对灌水追氮时期的响应不尽相同。早灌水追氮(T2-T4)对叶片和叶鞘建成初期会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晚发生的叶片和叶鞘受到的抑制大于早发生叶片和叶鞘,但他们提高了器官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生长速率,并借此增加了器官的最终长度。早灌水追氮对节间建成初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灌水追氮的叶龄期与受其影响的叶位、鞘位和节位有较为稳定的对应关系。春季第n叶露尖时灌水追氮,对第n+1及以后叶片的长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叶片发生越晚受到的促进越大。春季第n-1、n-2、n-3和n-4叶露尖时灌水追氮对第n叶鞘长度的促进效果相近。在第n+2或n+3叶露尖时灌水追氮对第n节间的长度有最大促进作用。2.灌水追氮时期对穗数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开花期各叶层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其花后动态。随灌水追氮的推迟,灌水前总茎数显著下降,但成熟期穗数仅T6显著下降。晚灌水追氮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总LAI和各叶层LAI较T2-T4处理均降低。但T5和T6处理各叶层LAI的花后衰退速率也小于T2-T4处理,尤其是倒3叶层和倒4叶层。1水条件下,产量最高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总LAI为5.75~6.42,旗叶、倒2叶和倒3叶LAI分别为1.38~1.63、1.33~1.47和1.43~1.55。2水条件下,产量最高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总LAI为5.75~7.31,旗叶、倒2叶和倒3叶LAI分别为 1.38~2.17、1.33~2.12 和 1.41~1.68。3.灌水追氮时期显著影响光合有效辐射在冠层内的垂直分布。推迟灌水追氮对冠层总光截获影响较小,处理间极差仅为1.47%,但显著降低了旗叶及以上器官的光截获,显著增加了倒2叶层、倒3叶层和倒4叶层的光截获,有效延缓了中下部叶片的衰老。两个生长季内,产量最高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旗叶及以上器官、倒2叶层和倒3叶层的光截获率分别为45.94%~66.81%、21.44%~28.08%和5.15%~17.60%。4.推迟灌水追氮可显著提高小麦开花期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并降低群体光合的衰退速率。晚灌水追氮处理的群体光合速率(CAP)在花后各时期均显著大于早灌水追氮处理。1水条件下,T2-T4处理在花后20天的CAP较花后0天下降46.83%,T5-T6处理仅下降30.42%。2水条件下,T2-T4处理在花后20天的CAP较花后0天下降38.05%,T5-T6处理仅下降14.19%;T2-T4处理在花后28天较花后20天下降89.88%,T5-T6 处理下降 82.77%。5.推迟灌水追氮有利于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晚灌水追氮的T5和T6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与其花后较高的CAP相一致。2020-2021年1 水条件下,T6处理的产量最大,为8424.25kg.hm-2,T5处理为8290.24kg·hm-2,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2水条件下,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分别在T6和T5处理下实现最大产量,分别为8424.65 kg.hm-2和9898.39 kg·hm-2。综上,结合叶龄期灌水追氮可定向调控小麦各个叶片、叶鞘和节间的生长。推迟至春5叶-春6叶露尖时灌水追氮,优化了小麦群体的大小和分布,降低了冠层总LAI和上3叶层LAI,显著减少了旗叶层光截获,增加了倒2叶层、倒3叶层和倒4叶层光截获。群体结构的优化有效延缓了中下部各层叶片的衰老,提高了花后群体光合速率,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春灌1水和2水处理均在春5叶-春6叶露尖时灌水追氮获得最高产量。因此,结合田间墒情在春5叶-春6叶露尖期内灌水追氮可作为河北省高产麦田水肥管理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