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2年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自此,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也日益显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自此,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也日益显现,国际经验表明,和其他产业一样,可持续发展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生态旅游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范例.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发展也打破了单纯传统的室内陈列文物的形式,诞生了户外生态博物馆,按照国际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一切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均应被看作是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任何实物都可能成为该社区人民过去历史的纪录,保留他们的文化个性,并使之一代代延续下去,并为拥有自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这是生态博物馆建立的根本目的,也是贵州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初衷.生态博物馆在贵州苗族社区的实践过程中,保护社区文化传统,营造社区人民良好的传统生活氛围的美好愿望与普遍赤贫的当地苗民要填饱肚子的当务之急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而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构成的矛盾和冲突在生态旅游这里找到了出路.生态旅游是对传统旅游忽视环境保护的一种纠正,更重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出路.该论文面对堂安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问题,提出严格按照生态旅游原则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以此促进文化保护工作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关于生态博物馆发展之路的一种新尝试.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功能、目标、特征;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运行动力;结合系统分析
首先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建模要素,包括道路、道路中心线、道路边线、交点、车道.然后,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数据模型,引入时间属性,把各种实体作为对象,对于交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普遍出现诸多矛盾,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城乡规划滞后于城乡结合
论文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定义,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体系研究、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空
社区是人们共同聚居在一定地域中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集合体,社区既是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占有的地理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社区体系的构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政策
使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核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铜陵县作为重金属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对资源和发展经济的依赖典型区域。。随着资源的日益
现代城市的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的二元分异,一方面机动交通在强调速度和效率的现代城市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在车轮上飞速前进,另一方面机动交通大发展又带来许多新的
小城镇在中国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今天,数目庞大的农村小城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西部地区,搞好小城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