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状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开创的一门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传入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近些年来,随着与国外研究活动的交流不断加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视域不断扩大,其研究的标准范式越来越难以总结了。为了更好地把握自然辩证法的本质内涵,有必要从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中寻找思路。1956-1966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和形成时期,在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专门考察,可以为探求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标准范式提供重要启示。本文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的1956-1966年间发表的1212篇自然辩证法方面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年代变化态势、研究主题的不同侧重以及作者群的分布状况,从而对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发展的整个图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一章阐述了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性。梳理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考察这一学科在准备时期、形成和奠基时期、曲折发展时期以及调整完善和深入发展时期的发展状况,并从这种考察中突出1956-1966年在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的特殊性。第二章计量分析1956-1966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状况。以广泛搜集的原始期刊文献为基础,首先考察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状况的年代变化态势,揭示出自然辩证法发展的两个高峰年和两个低谷年;其次讨论了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主题;最后对这一时期的作者群进行了计量分析,对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状态进行了考察。通过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以探寻这一时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规律。第三章分析提炼了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特征,即自然辩证法研究活动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拥有一个广泛的联盟以及“为国服务”,并对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进行了阐释。第四章论述了1956-1966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当代价值。阐释了区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保持学术研究独立性的意义;指出了学术研究服务于实践需要的必要性;强调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重要性。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突出本文的创新点,强调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第二国际理论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对马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确保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纺织品的表面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的功能和用途。纺织品的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浸润性能,染色性能以及粘合性能,都受表面性质的影响。对Kevlar49纤维来说,纤维的表面形
平原省是存在于1949年8月至1952年底的中国北部的一个省份。其小学教育的发展,既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比如苏联新式教法的引进、课堂教学及教学辅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
农业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能否良性运转,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议题。对于农业产业结
环境解说是沟通游客、环境资源及资源管理机构间的桥梁与纽带。通过人员或非人员的解说方式能够增进游客对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的了解,提升游憩质量,启发游客建立起生态环境保
本文研究村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及其应用,选取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为研究区域,以1996年、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现状图(2009年)为基础数据,结合土壤、土地
统筹区域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是推动广东科学发展必须重点解决的两大课题。揭阳市是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面临加快速度与调整结构
数学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数学思维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为了师生能够直面应
人类经历了白炽灯、荧光灯等照明历程,发展为现在的半导体照明。基于LED (Light Emitting Diode)技术的半导体照明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然而基于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