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断层破碎带的工程灾害是个极为复杂且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课题,如何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地在这类地质环境中进行工程建设并维持其稳定性,一直是困扰广大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断层破碎带的缓慢蠕动将引起地面的拉张变形或不均匀沉降,对地面建筑物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本文在广泛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以深圳罗湖破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际监测资料分析、室内常规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以及基于GIS的稳定性评价,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分析了罗湖建成区以前和现今的地质勘察资料、稳定性评价报告,综合大量的现今地应力监测资料和黄贝岭F8断层监测资料,紧密结合罗湖建成区的实际工程活动,深入探讨了罗湖区的地应力分布特征,这对于研究罗湖地区区域稳定性和地下建筑物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立足于室内试验,对罗湖建成区两种典型的软弱岩石—含角砾泥岩和粉砂岩进行系统的室内流变试验研究,又结合前人对岩石流变本构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并确定了适合罗湖破碎带岩体力学特性及地层构造特征的流变计算本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计算参数进行了曲线拟合研究。 (3)选取罗湖断裂带轴部的核心断层—黄贝岭F8断层地质剖面作为地质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黄贝岭F8断层在自重应力和建筑物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变化趋势,预计出断层带的长期发展趋势,这对罗湖建成区的地质灾害防止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利用GIS技术,应用Mapbasic7.0,再结合MapInfo7.0、Ansys、VB、AutoCAD等工具软件,初步建立了基于GIS的罗湖建成区断层稳定性评价系统,在考虑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对黄贝岭F8断层地质剖面进行了变形和应力分析,得出人类工程活动对断层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这对罗湖地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