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生的风团伴瘙痒为特点,病程迁延难愈。其发病因素广泛,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目前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Th1/Th2失衡及精神因素等方面,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慢性荨麻疹患者的Th细胞分化以Th2细胞反应占优势。而Th细胞亚群的平衡主要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交叉调节,Th1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而Th2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9、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等。白细胞介素-10(IL-10)是Th2型细胞因子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已有实验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10水平增高,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10受体mRNA高表达。孪生胎家系研究表明,IL-10的分泌水平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而且主要受转录水平的控制,近期研究表明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NCBISNP数据库:rs1800896)多态性与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有相关性。慢性荨麻疹作为常见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与IL-10基因-10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有无相关性,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研究IL-10启动子区域-10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组和健康对照者组分布的特征;探讨IL-10启动子区-10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荨麻疹有无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实验组40名患者均选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对照组40名选自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排除目前发现与白细胞介素-10有相关性的疾病,且无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性遗传病。两组在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试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室温下,抽取2ml外周静脉血离心后按照DNA提取试剂盒(EZ-10 Spin Column Blood Clot DNA Isolation Kit)说明书提取DNA;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DNA测序技术确定基因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疾病易感性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慢性荨麻疹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检测出两种组合基因型AA型、AG型,慢性荨麻疹组与正常对照组组IL-10-1082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明抽检样本具有很好的群体代表性。慢性荨麻疹组与正常对照组在IL-10启动子区-1082A/G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慢性荨麻疹组中AA/AG频率为67.5%:32.5%,正常对照组中AA/AG频率为87.5%:12.5%,χ2=4.58,p=0.03<0.05;慢性荨麻疹组中AG基因型频率(32.5%)大于正常对照组(12.5%),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与A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其罹患慢性荨麻疹的危险性增加3.37倍,OR=3.37,95%CI(1.070~10.613)。慢性荨麻疹组中IL-10启动子区-1082A/G位点等位基因A/G频率为83.75%:16.25%;正常对照组中IL-10启动子区-1082A/G位点等位基因A/G频率为93.75%:6.25%,两组等位基因A/G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4.001,p=0.045<0.05;慢性荨麻疹组中G等位基因频率(16.25%)大于正常对照组(6.25%),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相比,其罹患慢性荨麻疹的危险性增加2.91倍,OR=2.910,95%CI(0.986~8.594)。 结论: 1、本研究发现AG基因型在慢性荨麻疹组中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G等位基因在慢性荨麻疹组中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IL-10启动子区-10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中A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高表达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2、白细胞介素-10启动子区-10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慢性荨麻疹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