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行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语言课堂还是在知识性教学课堂中,提问一直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几乎所有教师都愿意频繁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正因为此,对于语言课堂中的提问行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必然会对如何更好地教授和习得外语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提问一直就是二语习得界关注的重中之重,许多著名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课堂提问,如James Hendrickson(1978),White和Lightbown(1984),Richards和Lockhart(1996)等,并提出了一系列颇有深度的见解。但由于提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实验的难以操作性,这一领域的很多结论仍然处在假设猜测阶段,有的甚至还相互矛盾,彼此相左;相对于受关注较多的教师提问来说,学生提问明显是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并且这些从西方语言教学环境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外语教学仍然有待于检验。因此为了弄清在中国高校的非英语专业课堂中究竟如何提问才更加有效,有必要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视角考察课堂提问,从而找到满足学生要求适应学生需要的提问方式。笔者根据提问功能,提问类型,问题分配,反馈以及学生提问这五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对两个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进行了为期五个星期的观摩并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喜好及相应缘由。数据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更看重提问的激励功能。对于提问类型,大多数学生偏好参阅式问题,但对问题形式没有特殊要求。在提问方式上,除了教师自问自答和先指定学生再提出问题这两种方式之外,学生对另外三种即集体回答,自愿回答和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学生均可以接受。在纠错方面,学生提出教师应当在不打断学生的前提下纠正表达错误,方式上应以明确纠正为主。文章还对中国英语课堂学生提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学生的课堂提问在质和量上都存在极大的不足,并且这种不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的内在影响力。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后,翻译研究呈现一派多元化的趋势,突破了传统的文学或语言学的模式。一些学者和翻译理论家意识到仅从语言学层面研究翻译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翻译现象只有从文化的角
6月3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联合主办,湖南交通频率发起承办的2016全国百城百台爱心送
福克纳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篇小说《去吧,摩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面世,就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深
“双性同体”这一观点由来已久,它源于希腊神话,并且在哲学、宗教、心理学和文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然而,第一次正式将这一观点带入文学创作理论的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里亚·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