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是维系地球自然系统运转和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其供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乡村是一个涵盖了自然、社会特征并兼具生态、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其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空间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乡村既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又具有鲜明的人类影响特性,其与城镇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苏南水网乡村地处苏南这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独特的水域环境和良好的生境质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苏南乡村发展的不均衡性日益凸显,具体体现在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不平衡,能量流、物质流等多种服务流的断裂等方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该区域的生态空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乡村的发展步调逐渐出现了不协调性。生态安全格局被认定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并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空间格局。通过构建乡村生态安全格局,可将乡村景观格局空间与生态过程结合起来,识别出有助于维持重要生态过程的关键生态斑块、廊道、网络以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维持生态过程完整性,是实现乡村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苏南水网乡村作为研究对象,遵循“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供需评价—问题探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实证研究—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情况;理清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为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方式。(1)基于乡村现状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其生态格局的特征、面临的生态问题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在此基础上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与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相结合,并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内容的研究,为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理论依据。(2)水网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以水域及耕地为主,植被覆盖良好,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针对水网乡村中耕地、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对整体生态环境具有关键作用的自然地理特性,本文选取了“水源涵养”、“食物供给”、“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这四个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运用In VEST模型选择对应模块进行空间化和分析评估。并通过加权叠加综合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情况,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空间异质性现状,辨别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重要区域。并充分考虑人类对于生态用地的需求,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这三个社会层面指标共同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对每项需求指标进行空间化表达。并通过加权叠加综合评价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情况,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异质性现状。(3)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分析到供需匹配这两个步骤对水网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进行评价,分析供需失衡情况与供需匹配情况,辨别出供低需高、供高需高、供低需低以及供高需低的区域。(4)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供需状况识别重要生态源地;运用MCR(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并结合供需关系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高供给区域的生物、能量、服务流流向高需求区域,串联起四类供需匹配区,改善乡村内的部分区域存在的供需失衡矛盾,平衡各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使区域内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空间发展互相协调与促进,为乡村自然资源的配置协调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乡村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目的。(5)结合吴江白蚬湖片区进行实证分析,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探讨。研究通过苏南水网乡村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量化评估,探究当前水网乡村供需的问题,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旨在为苏南水网乡村生态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