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入我国的西洋乐器中,手风琴以其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质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国的乐器大舞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它已成为国内最普及乐器中的一员,并且在演奏、教学以及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观全局,中国手风琴事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李遇秋先生是对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最具推动力的专业作曲家,自八十年代重新开始手风琴音乐创作生涯以来,至今仍默默耕耘着。李遇秋的手风琴创作涉猎内容广泛,体裁不拘一格。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谱写于世纪末的三首奏鸣曲是其在古稀之年的呕心力作,也是当代国内手风琴作品表率之作。本文以李遇秋的这三首奏鸣曲作为切入点,从背景、曲式、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人文阐释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挖掘作品真谛,着力探求这位特殊的音乐家在二十世纪末的特殊历史阶段中的音乐创作思维及成果,归纳其作品的风格和个性特征,从而对其在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中的作用给予客观的历史定位。论文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历程。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参照,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共经历了传入期、启蒙期、曲折前进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这是手风琴音乐与我国本土文化相交融过程的回顾和发展现状的简要论述。第二部分,李遇秋——手风琴艺术民族化的旗帜。主要叙述李遇秋的生平简历及其创作生涯。其中,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创作的艺术积累(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和后期创作方向的转变(八十年代初至今)。主要论及各创作阶段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以及前后创作思路转变后给中国手风琴界带来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李遇秋奏鸣曲的多元探讨。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首先从三首奏鸣曲的本体研究入手,解析作品的旋律语言、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方面内容。通过这些现象综合归纳三首作品音乐表现的共性标志:标题性、民族性音乐语言、曲式结构的多重化、复调技术的兼容化和手风琴特殊技巧的运用。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李遇秋创作思维及个性特点的思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