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2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盆腔组(78例,行单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盆腔+腹主动脉组(132例,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数量、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转移情况、生存情况等,搜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患者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盆腔+腹主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盆腔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与腹主动脉组患者淋巴结平均清扫数量及淋巴结阳性数量均显著多于盆腔组(P<0.05)。(2)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主要为膀胱损伤、大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发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淋巴囊肿和输尿管瘘等,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盆腔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90.7%,3年无瘤生存率为81.3%,复发率为18.7%;盆腔与腹主动脉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96.7%,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复发率为6.3%。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受累、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阴道或宫旁受累、附件转移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附件转移、子宫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肌层浸润、病理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1)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相比单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虽然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可增加清除的淋巴结数量,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而且其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也与单纯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相当。此外,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可进行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为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案。(2)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指导临床是否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因此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积极采取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