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通过应用作者改进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技术,2000-2001年期间从来自内蒙古和甘肃的病样上共分离到了142株晚疫病菌,并对其交配型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1997-1999年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42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明确了这两省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主要是A1交配型,内蒙古和甘肃分别有3株和1株是自育的A1交配型菌株,未发现A2交配型菌株.对其中161株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产生了抗性,高抗的菌株占50.8﹪,中抗的菌株占42.5﹪,而敏感的菌株仅占6.7﹪;而甘肃的晚疫病菌中高抗的菌株占26.8﹪,中抗的菌株占29.3﹪,敏感的菌株占43.9﹪.对其中35株晚疫病菌对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94﹪的菌株对烯酰吗啉表现敏感,6﹪的菌株表现中度敏感;71.4﹪的菌株对腈嘧菌脂表现敏感,28.6﹪的菌株表现中度敏感;所测菌株中均无对这两种杀菌剂表现高抗的菌株.同时,数据分析表明: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对45株来自中国各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