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驱油过程中的相对渗透率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CO2采油是油田开发最有效的EOR方法之一,分为混相驱、非混相驱和近混相驱。对一个具体油藏来说,注入气确定时,最小混相压力也可以确定,因此,不同的驱替压力就对应不同的混相特征,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式会影响CO2驱油效率。在数值模拟中,选择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模型,模拟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所以需要一个适用于CO2驱油体系的三相相渗模型,能模拟出CO2与原油的混相程度。本文利用细管实验测定了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注入方式、压力、渗透率、初始含油饱和度等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揭示了CO2-原油的驱油机理。为找出不同混相方式下CO2驱的相渗变化规律,为油藏模拟提供较为准确的相渗模型,选择对Corey模型进行改进,采用“界面张力关联虚拟边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首先利用相态软件计算气液界面张力,确定混相与非混相状态下的边界相渗曲线对应的压力;然后根据经验确定的边界相渗曲线对应的Corey指数,给出边界相对渗透率曲线,假设krog的指数与压力呈线性函数关系,建立改进的Corey模型。在数值模拟中,利用Corey改进模型计算的相渗曲线对室内驱替实验进行拟合,验证改进模型的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Corey改进相渗模型具有实用性,是一个适用于CO2驱油体系(混相、近混相和非混相)的三相相对渗透率模型,能够使相渗曲线与实际生产动态中相一致。
其他文献
开发低渗透油田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经济高效的开发低渗透油田,必须正确认识其储层特征及流体渗流机理。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有别于中高渗油田
目前关于钻柱失效机理的研究多从力学角度入手,研究钻柱的疲劳失效。然而现场调查表明,钻柱失效往往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寿命远远低于其疲劳寿命,这说明还存在影响钻柱寿命
本论文以142口井动、静态资料为基础,借助岩石有机碳、干酪根镜检、薄片鉴定、压汞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资料,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对子北探区进行了地层
针对疏松砂岩非均质性严重,出砂和出水加剧,套变井逐年增加,无配套套变井防砂堵水工艺,基于对油井出砂机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 9.0,本文运用经典力学模型分
直角坐标机器人因结构简单、便于控制、运动精度高、整机质量轻等因为,在电子行业及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弧齿锥齿轮机床上下料用直角坐标机器人进行了研究,在初始
低渗透油田在我国油气田储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前它是我国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对象。低渗透砂岩储层大多数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尤其裂缝在开发中具有
蒸汽吞吐作为一项主要的热力采油方法,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因此蒸汽吞吐经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波动,蒸汽吞吐开采的经济技术界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