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再加上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客观现实,更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确定合理灌溉制度不仅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也是对灌溉规模进行优化以及在灌溉管理中制定最佳配水计划的依据。膜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显著的保水增温效应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作物,并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温双重效果。本文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得出以下结论:(1)玉米的耗水量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在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乳熟期的耗水量最大,在这两个时期对水分亏缺最敏感,是需水关键期。(2)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次数的变化对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在相同的灌水次数下,增加灌水定额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含水率。但超过某一定值后,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并不明显。(3)膜下滴灌覆膜与不覆膜日均地温变化呈现相同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各个生育时期,增温效果不尽相同。拔节期的增温效果优于苗期。拔节期土层平均增温2.30℃,苗期土层平均增温1.18℃。就深度来说,5cm处增温效果最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增温效果越来越小。(4)膜下滴灌玉米各处理中灌溉定额为750 m3·hm-2,灌水次数为5次的处理产量就高,为15646kg·hm-2,灌溉定额为450 m3·hm-2,灌水次数为4次的处理产量就低,为12912 kg·hm-2,膜下滴灌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都与需水量成二次抛物线的关系,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要早于产量达到最大值,当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水分利用效率已经下降,对需水而言,水分利用效率比产量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