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堆肥接种白腐菌的效果及作用条件探讨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秸秆是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中一类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但由于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类生物资源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利用,相反却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堆肥虽是一种秸秆合理利用的好方法,但长的堆制腐熟周期却成了限制其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 秸秆堆肥周期长的根本原因在于秸秆的特殊结构。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而木质素是阻碍秸秆利用的最大障碍因素。为了加快小麦秸秆堆肥速度,本试验采用人工接入白腐菌(云芝)的方法,以破坏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之间的结构,降低秸秆木质素含量,打破木质素对秸秆利用的限制。试验表明,当小麦秸秆堆肥中添加10%的猪粪,料水比为2、C/P比为120、C/N比为60、pH值为6时,30℃条件下16天内云芝对小麦秸秆木质素的降解率为56.27%,全纤维素降解率为10.41%。此后云芝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漆酶活性下降,木质素降解速度相应降低。 16天后按一般的秸秆堆肥条件(即将猪粪用量增加到秸秆用量的30%、料水比2、C/P比、C/N比、pH值等不再进行调节,接入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菌种子量为堆料的1%)对小麦秸秆进行室内模拟堆肥试验,半月内秸秆即达到腐熟。大大缩短了堆肥周期,提高了堆肥效率。本结果为秸秆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本试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膜材料INJ性质进行研究,并对Zp型包膜肥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封闭过程,采用不同等级的INJ做包膜材料在不同温度、封闭剂浓度和生产
采用间歇法(batch methods),模拟研究土壤中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简称 LOAs) (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对红壤区主要粘土矿物-高岭石的溶解作用
城市污泥农用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为解决城市污泥的出路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每年我国有大量废弃城市污泥产生,将城市污泥投入土地使用改良土壤肥力是一条经济高效的措施。在以往的研究开发中,对于深层土(底土)并未被引起广泛重视。一般来说,耕层土壤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状,综合肥力较高,但1cm耕层土需要成百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由深层土通过各种成土作用发育而来。耕层以下的深层土一般肥力较低、透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