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亚洲的碰撞过程及其造成的陆内变形一直是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拉萨地体自白垩纪以来分别是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的最前缘,其白垩纪以来的古地理演化对理解上述课题至关重要。本论文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地体开展白垩纪古地磁学及U-Pb锆石年代学等的综合研究,并结合已有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数据,获得如下几点新成果及认识:(1)拉萨地体西部措勤地区和狮泉河地区所采火山岩的U-Pb锆石年龄分别为早白垩世(?117–121 Ma)和晚白垩世(?67.7 Ma),而特提斯喜马拉雅浪卡子县工布学乡地区桑秀组火山岩的U-Pb锆石年龄为?124–135 Ma;(2)在拉萨地体西部地区获得3个白垩纪古地磁极,表明亚洲大陆南缘(29.8°N,84.0°E)在白垩纪期间一直位于北纬?16.8°,且近于目前的东西向排列;(3)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山南地区新获得2个早白垩世火山岩古地磁极证实了山南地区(28.5°N,92.0°E)在?130 Ma位于南纬50.5°左右,支持特提斯喜马拉雅是印度次大陆的延伸部分;(4)确定早白垩世(?135-125 Ma)期间,宽约几千公里的新特提斯大洋位于拉萨地体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5)推断印度克拉通北缘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之间在晚白垩世很可能存在一个小的洋盆伸展;(6)推断印度-亚洲碰撞过程很可能是复杂的“双陆-陆碰撞模式”,并提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缘首先沿现今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54.8 Ma与亚洲大陆(拉萨地体)南缘发生碰撞,而印度克拉通北缘在?41.7 Ma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发生碰撞;(7)约束印度-亚洲的碰撞及随后的持续挤压导致拉萨地体和河西走廊之间发生了近800–1000 km的南北向地壳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