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需要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于人口与产业等要素集聚,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阐述了要素集聚空间载体—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但是,不论是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都未对中心城市空间载体的承载力及其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那么,我国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到底是怎样的水平?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在经济增长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又是如何呢?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与人口负增长背景下,进一步探讨空间载体—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探寻通过提升中心城市承载要素聚集能力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路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地理论等理论基础,构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论述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其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通过相关分析对指标进行要素重构,对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系统聚类与演进分析,并对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实证分析。再次,采用截面数据OLS模型与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同时,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检验,采用OLS、FGLS、混合线性模型固定效应、面板个体固定效应、GLS随机效应、线性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等六种模型,探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最后,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论是截面数据OLS模型,还是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均初步证实了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主要表现为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提升。(2)引入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生产函数检验估计结果表明:(1)OLS模型中引入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后,传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劳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被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所解释,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本、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115、0.772、0.142。(2)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OLS模型进行修正,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本与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246、0.805、0.126。加入空间经济地理区划作为控制变量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本、劳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242、0.797、0.126。FGLS模型所得结果与OLS模型基本无异,但是提高了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3)在混合线性模型固定效应估算中,资本、劳动、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作用,其贡献从大到小分别为资本(0.787)、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0.259)、劳动(0.130)。混合线性模型固定效应比OLS与FGLS回归中强化了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作用。(4)利用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再验证。资本与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753与0.265,加入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本与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111、0.751、0.244。(5)加入控制变量空间经济地理区划后使用随机效应GLS模型,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本、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135、0.726、0.200。资本、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有所减弱,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固定效应模型中有所提升。(6)为了消除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工具变量将水平方程与差分方程结合起来进行估计检验。根据线性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估计检验结果可知,资本、劳动、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770、0.179、0.209。以上六种不同类型的模型检验方法循序渐进、互为印证、环环相扣,同时说明了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3)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分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直接效应中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资本、劳动、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均为正向影响;京津冀地区在间接效应与总效应中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系数为负,证明京津冀周边区域及本区域内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地区在间接效应与总效应中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系数为正,证明长三角地区周边区域及本区域内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珠三角地区不论是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还是总效应,资本、劳动、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系数均为正,证明资本、劳动、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影响,且周边区域及本区域内有较强的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在研究理论方面,对中心城市要素聚集的空间载体功能进行理论阐释,提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载体及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在研究方法应用方面,采用多区域、多维度、多指标的方法对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多维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等方法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研究内容方面,首次分五大维度对我国中心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指数测算,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制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二、加强中心城市区域合作形成都市圈及城市群;第三、优化中心城市建设及治理水平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第四、发挥中心城市的空间载体功能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