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时相MODIS影像的黄土高原干旱监测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区,气候干旱,降水集中而偏少,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致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自然灾害风险增加,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黄土高原干旱时空演化特征及发展趋势,对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评价有着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干旱致灾因子和遥感监测机理,利用来源一致的多时相MODIS遥感数据和分类回归树模型,对获取的大量干旱关联因子数据进行模糊挖掘,构建黄土高原半经验半机理的干旱监测模型,计算黄土高原干旱指数。利用变异系数和趋势分析等多种时序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干旱情况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构建温度-植被特征空间,获取了黄土高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并将其与站点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为R青海TVDI-实测值=-0.860,P青海TVDI-实测值=0.013,R甘肃TVDI-实测值=-0.698,P甘肃TVDI-实测值=0.003(R为相关性系数,P为显著性系数)。表明TVDI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能准确的监测黄土高原干旱情况。利用象元二分法模型反演2000-2018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获取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2)从致灾机理和旱灾响应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干旱过程涉及的大气、土壤和植被等多种致灾因子及载体,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致灾因子数据进行空间关联性模糊挖掘。文章在考虑到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以及地表反射率等自变量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变量具有独立性。以温度干旱植被指数为因变量,利用分类回归树构建黄土高原干旱监测半经验-半机理干旱模型,实现空间栅格的黄土高原干旱指数(Loess Plateau Drought Index,LPDI)计算。(3)利用土壤含水量实测值(Soil moisture content,SMC)、气象干旱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MDI)等多种数据与指标,验证了黄土高原干旱指数LPDI。黄土高原干旱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86和-0.66之间,且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黄土高原干旱指数与气象干旱指数的相关系数在-0.63和-0.56之间,且通过P<0.01的显著性检验。验证结果显示LPDI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综合反映土壤含水量和气象干旱等多方面的时空复合信息。(4)对黄土高原LPDI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和趋势分析。黄土高原(2000-2018年)阶段性变异分析表明,2005-2009年期间的变化较为稳定,较低波动变化(Cv)和相对较低波动变化(Cv)区域共占研究区的91.73%,黄土高原整体干旱情况较为稳定。黄土高原相对较低波动变化(Cv)区域占比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78%,其次是中等波动变化(Cv)所占面积为13.91%,高波动变化(Cv)区域最小,仅占研究区的0.58%;黄土高原(2000-2018年)阶段性趋势分析表明,2000-2004年、2015-2018年两个阶段LPDI呈减少趋势的面积大于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其减少区域所占研究区面积比分别为89.19%和76.68%,黄土高原干旱趋势减弱。2005-2009年、2010-2014年两个阶段LPDI呈减少趋势的面积小于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其趋势减小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43.79%和48.50%,干旱趋势小幅度增加。2000-2018年干旱呈减少趋势的面积和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82%和38.18%,整体干旱趋势减弱。其中具有显著和极显著减少的面积分别分别占3.67%和8.46%。
其他文献
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浓度在空气中达到4.9%~15%时,易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反应,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甲烷及其浓度成为气体敏感领域研究的热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传感器由于其较低的制作成本、较好的稳定性,便于携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氧化锌(ZnO)作为最早的MOS气体敏感材料,具有
学位
现阶段,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其作为地理空间信息的载体,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资源利用和开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需要严格管控把关。目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检查手段仍采用传统测量工具和人工巡视的方式,相对落后,检查速度慢,质检周期长。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检查效率,减少质检人员外业负担,研究高效、精确和安全的质检方法已经迫在眉睫。车载激光扫描系
学位
土地覆盖随时间而自然变化,也是人为活动的结果。遥感技术具有宏观、迅速的大范围监测能力,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客观、准确的土地覆盖信息,满足一系列科学和政策信息需要的土地覆盖产品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定期生产。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范围广、信息丰富等优点,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成为了当前土地覆盖分类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此类方法存在着影像受云、雾等外界因素干扰、时间序列上数据存在“缺失”、地块破碎程度
学位
近年来凭借着可自主定位、无需地面基站辅助的优势,视觉导航定位的方法被越来越多学者所关注,该导航方法是根据探测器着陆期间星载相机连续拍摄的地表高精度图像,对图像间同一位置的特征进行提取、匹配来获取精准的导航信息。本文以小行星着陆场景为研究对象,对视觉导航中的核心内容——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总结了小行星着陆图像对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的技术要求,根据对算法的要求选择多种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比
学位
学位
土壤中氮磷元素的丰缺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极大。快速、实时、大范围的有效地监测土壤中的氮磷元素的含量,对精准农业与土壤化学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高光谱反演土壤微量元素已经成为估算土壤微量元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论文以许昌地区(灌溉试验站)的土壤数据为基础。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利用ASD地物波谱仪采集土壤的反射光谱,结合化学方式测定氮磷含量,通过FD(一阶微分)、CR(去包络线),
学位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战略地位特殊,研究其长时间变化规律对于恢复和提高白洋淀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耗费大量的时间、财力、人力,不利于快速地进行湿地地表信息的调查获取,而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量丰富、影像数据更新的速度快等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分别采用基于像元的支持向量机监督
学位
倾斜摄影测量生产的三维模型可以满足1:500大比例尺的测图精度,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模型数据仅是一个单一的表面模型,不利于后续空间信息的查询和分析。所以,在点云层面实现不同地物的语义性划分对实现模型单体化和空间三维地理信息的获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城区摄影测量点云进行了分类算法的研究,对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给予改进和补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学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遥感技术的进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开始引起国际科学组织的关注,并迅速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丹江流域(河南段)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随着调水工程的实施,丹江流域(河南段)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必然会发生变化,而供水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轨迹变化,并对研究区未来
学位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挖掘、处理、分析,可以更好地解决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于遥感影像具有丰富的地物信息,为城市建筑物的准确、快速、自动提取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基础。(1)针对目前高分辨率影像种类较多、公开数据集的建筑物样本量匮乏的现状,本文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域,以谷歌十八级影像和Geo Eye-1卫星的高分辨率影
学位